西部新闻网讯(记者叶子)大美西藏,处处有风景。走在拉萨街头,记者突然被眼前出现的一大片湿地所吸引:连片的芦苇微微泛黄,与远处深邃的高山相互映衬,在夕阳的余晖下,一幅江南美景跃然而出。这里就是声名远播的拉鲁湿地。
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有专家说,这片湿地每年可释放6万吨氧气,是拉萨不可或缺的“城市之肺”。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拉鲁湿地在调节气候、补充氧气、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拉萨这个高原城市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早在1995年,西藏就全面启动了拉鲁湿地保护工作,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形成,是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西藏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对青藏高原空气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湿地、天然林保护力度”。
用最严格制度护一方净土
采访中,记者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西藏是一方净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西藏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但“净土”需要认真呵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精心维护。
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守好这道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央对西藏的历史重托。2013年,西藏确立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到2030年基本实现建设美丽西藏的目标。
“非常严格。”林芝市副市长石玉辉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西藏在环境保护方面既严格又细致,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矿产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不符合条件的,谁的情面都不讲”。他透露,自己所在的林芝市严禁“三高”项目进入,积极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去年就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今年又成功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西藏自治区深改办专职副主任汪晓冬说,目前,生态红线、环保考核、环境监管执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属地管理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等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从2014年开始对74个县(区)环保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问责,把生态环保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