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云南资讯 > 正文

云南山村:扶贫帮忙 砖房增多

www.xibuxinwen.com.cn(2017-02-07)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建造一栋两层砖房的造价大约要20万。这是笔者家乡近两年讨论最多、关注最广的话题。

    笔者的家乡在云南,村庄坐落在山坡之上,山路狭窄而崎岖,交通极为不便。根据派出所的户籍档案资料整理,村庄共有48户人家,共计200余人。48户人家中,其中14户常年在外务工、上学或工作,已完全脱离农业生产,有的家庭甚至春节都不回到村中。

    余下的34户仍从事农业生产,约占总户数的70%。在34户共计60人的常住农业劳动力人口中,40-50岁之间的人数为20人,占三分之一,比重最高;50-60岁区间的人数为17人。

    据此,主要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年过半百,家庭有些积蓄。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推动下,近两年已有5户人家盖起了砖房,另有两家准备建造砖房。另外,随着年龄渐长,农业生产呈现“远缩近扩”的特征。

    新建砖房增加

    在2015年以前,本村住宅仅有少数是砖房。2015年,当年有两户人家建起砖房,并在后续领到一万多元的建房补贴。

    据笔者查证,这一补贴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影响。据当地县政府印发的文件,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补助6万元,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补助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万余元。

    其中,贫困户有贷款意愿的,可按6万元/户限额申请国家中长期政策性贷款,贷款本金由农户偿还,利息由财政承担;非贫困户有贷款意愿的,可按6万元/户的限额申请建房贷款,本金由农户偿还,贷款利息在前3年内农户按2%的年利率承担。

    本村建造的砖房基本为两层,造价在20万左右。经过多年积累,村民大多有一定积蓄。在前两户人家领到建房补贴后,2016年又有3户人家建起砖房,2017年有2户人家正在建造砖房。

    在这7户人家中,有两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政策,贫困户有6万元补助,并可申请6万元无息贷款,再加上自有资金,一般而言都能建起两层砖房。

    在实际操作中,村民更倾向于向亲友借钱,因为亲友借款也是无息。而非贫困户贷款需要支付每年2%的贷款利率,非贫困户村民基本没有考虑过贷款一事。

    再加上2015年前已经建砖房的3户人家,本村共有10户人家拥有砖房,占比超过20%。主要原因在于村民收入的增加及财富积累,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从这10户人家样本来看,仅有1户常年在外,其余9户都常住村中。这9户主要劳动力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

    这9户人家中,有3户是本村主要劳动力人口年龄较低的人家。最低的一户年龄分别为33岁、29岁,另外两户家庭的年龄分别为38岁、34岁及42岁、36岁。他们的父母在60岁左右。

    在本村,60岁依然会参加劳作,仍是主要劳动力。因此,这三户人家每户拥有四个劳动力,积累财富相比本村其他家庭多。同时由于年轻夫妇将常住村中劳作,也促使这类家庭较早建造砖房。

    在本村,不同时段建房的村民感慨也不同,早建的感慨抓住机遇,后建的则要多支付钢筋、水泥的费用。“2016年,钢筋水泥涨价了,建造成本要多出来一两万元,2017年可能要超过两万。”一位2015年建造砖房的村民如是感叹。

    农业生产“远缩近扩”

    在10多年前,本村几乎95%以上的村民都在家中务农。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正值壮年),农业生产的边界不断拓展。如离住宅需步行一个多小时的荒地被开发出来种植小麦、胡豆。这样的山地坡度较大,搬运农作物极为不便。但村民们不辞辛苦,通过自身肩膀将农作物担回家中。

    如今,这样的山地已被村民们遗弃,甚至鲜有人至。笔者春节回家实地考察发现,山地有的长满齐腰的杂草,有的已经布满荆棘,无路前行。有的已经种植果树,有的种植了桉树。

    早年作为村民放牧的山头,如今松树长得郁郁葱葱:昔日的“草坪”变成了今日的“松林”。谈及这些变化,一位53岁的村民感叹:“我们小时候,那山头的松林就比我们很高,后来放牛陆续砍掉一些,现在又长回来了。”

    不过,离住宅较近的林地、小河则被开发出来种植。原来的一片果林被用来种植玉米及胡豆,小河两侧的荒地也被开垦出来。梯田的田埂上则种植黄谷草,用于饲养牛羊。

    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村民年龄渐长。在劳动力平均年龄达到50岁时,村民难以长时间爬山路,但依然要通过劳作养活家庭,因此村民在农业生产上选择了“远缩近扩”。

    运输方式上,村民已很少通过人工或担或背农作物回家,而是通过三轮摩托车运载农作物。目前本村已有9户人家购买三轮摩托车,占到全村常住户数的27%。

    春节回家,参与了一位亲戚家的“搬家宴”,宴席约摸有30桌客人。近年来,很少碰到这样热闹的情形了。至少五年前,村民遇到结婚等喜事都在家办酒席,亲友、左邻右舍都去帮忙,前前后后热闹三四天。

    如今,一是帮忙的人年事已高且人手不足,二是主人家怕麻烦,喜宴大都在县城举办。而在县城举办的喜宴并不热闹,还少了一些传统。因此,在家中举办的宴席就更加弥足珍贵。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