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座谈会,广邀社会各界人士,对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进行交流探讨。座谈会上,我省非遗专家、传承人代表、项目保护单位代表、基层非遗工作者代表,以及省委宣传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等相关单位代表围绕制定《云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代拟稿)进行主题发言,为我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各位代表分别围绕搭建理论研究平台、做好基础性调查、实现创造性转化、促进合理化利用、实现分类保护、建立教育培训机制、稳定人才队伍、发挥人才智库作用、优化传承人年龄结构、树立传播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重要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提高云南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金永才建议,要不断完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健全非遗保护传承基础设施,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游定美表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要具有做好文化传承的情怀和信念,坚守初心,无保留地把技艺传承下去;阿赤惹恩家族也表示“阿赤五子”是大小凉山彝族的主体成员,也是毕摩世家,如今已发展致第十一代四百来户,“阿赤五子”要将彝族毕摩世家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海菜腔”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怀秀认为,要创新传承人培养机制,解决传承人结构不合理问题,非遗传承要走出去,不能“关起门”来搞传承,要让传承人走上舞台,去说、去唱、去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福明建议,要建立健全传承人评选表彰机制,定期开展评选工作,同时,打造非遗IP,让“文化遗产”逐步变为“文化资产”。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碧伟指出,要充分挖掘云南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大胆开拓云南非遗保护工作新路径,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使云南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