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复读是高考失利学生的专有名词,只有走投无路的考生才会选择复读。作为过来人,笔者深知复读之苦,其间的学业压力和精神压力用苦不堪言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而时下,一个复读学校的学生有80%的人为可以上二本的骄骄者,看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事实上,这些高分考生选择复读的目的已经很明确,就是想通过“高四”回炉,练成“绝世武功”,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同时也是社会认可的名校。何为名牌大学,人们看法不一,但至少应该合乎如下标准:办学质量高,享有良好声誉,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开科取士以来,中国平民百姓有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进而一考成名,甚至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当下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普通学校毕业即失业,好的职位非名校学生不招,老百姓晋升上流社会的路径似乎只剩一条:上名牌大学。
然而,名校何其少也。人们熟悉的“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教育部网站发布的信息说明,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已有112所大学忝列全国“211工程”榜单。但是,就是这赫赫有名的112所大学,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只有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30来个学校是为名校,只有从那里走出来的人才有可能成为高薪阶层或权贵阶层。事实上不正如此吗?一个清华校庆,怎么看都想高官和富豪的聚会。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区区30来所名校,分到每个省都不到一所,与大洋彼岸的美国和近邻日本相比,可谓悲哉。
进名校之路何其艰也。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高考形容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20多年之后,肯定没有人再会说高考是走独木桥了。来自腾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而招生计划达675万名,平均录取率将达到72.3%。而长沙晚报的消息则表明,2011年湖南高考录取率将超过83%。时下,高考已不太难。不过,由于高校收费太贵、名校自主招生政策向城市名校倾斜等种种原因,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一流名校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进。
而且,时下媒体对高分复读的舆论导向似乎也存在问题。且看7月1日“华声在线”的报道:当杨倩赶到学校时,她2011年高考获得我省理科最高分717分(含20分少数民族加分) 的消息,已传遍了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读清华大学是杨倩的志向,一直以来,她都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激励自己。去年,杨倩以610分的成绩被北京一所高校录取,可是一直以上清华为志向的她毅然选择了复读。这个为上清华复读了一年的女孩,在考出697分的高分后,那份实现理想的喜悦自然可想而知。
对名校的过分崇拜。在当下大学升学率越来越高而社会就业、阶层向上流动又越来越难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理性的人理所当然希望读个名牌大学。“上名校”与人生、事业的成功等同在逻辑是不成立,但现实的残酷将教会你如何淡化逻辑而接受事实,进而作出理智的选择,虽然这种选择在“方家”看来可笑。所以,站在现实的角度,设身处境地想一想,不妨给高分“回炉”者以理解。(责任编辑: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