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寒冬时节,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宿舍里暖意浓浓,10人一间的屋子里,储物柜、杂物架一应俱全,还统一安装了防护栏。
西部新闻网消息: (李臻 张龙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柴葳 柯昌万) “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是国家为巩固中西部“两基”成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问题而实施的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初中学校新建或改造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这项工程的实施,基本消除了农村学校“大通铺”和校外租房现象,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标准。本报从今天起开设专栏,陆续报道项目地区实施工程的经验。
以往一到汛期,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雄强心里总是不踏实,总要安排人员落实商洛、安康、汉中等地的校舍安全情况。他怕听到坏消息,但坏消息总是接踵而至。“过去,陕西汛期受灾最严重的主要是陕南,特别容易发生泥石流。2011年的雨量比往年的两倍还多,这要是在几年前,说陕南1/3校舍面临垮塌,一点都不过分!”张雄强说,但去年汛期,他却不担心,实施了4年多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简称“初中工程”)显现出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让他心里有了底。
按照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2007年7月,陕西省开始实施“初中工程”,并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和省政府实施的“民生八大工程”统筹实施。当年成立了由主管省长任组长,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领导小组。2007年年底,陕西省教育厅、省发改委与各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初中工程”责任书,要求“初中工程”年度项目必须当年年底前完工投入使用。到2010年,共建设项目学校340所,项目覆盖革命老区县、国贫县以及劳务输出大县68个,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62925万元,总建筑面积达63.59万平方米,并为173所学校配备了生活设施,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算好效益账
科学规划打“地基”
寒冬时节,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宿舍里暖意浓浓,10人一间的屋子里,储物柜、杂物架一应俱全,还统一安装了防护栏。学校1995年筹建时,最初的校舍就在街道的民房里;2009年,在“初中工程”的支持下,投入390万元为学校建成两幢宿舍楼。如今,占地60亩的校园,井然有序地划分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也吸引了不少来自周边荆姚镇、兴镇和富平县的生源。
中央、陕西省对学校建设投入这么大,建设过程中又这么“上心”,着实让校长徐增林没想到。他没想到,回填等每个建设环节,设计方、监理方、校方、教育局和施工方,五方都要一起验收;他没想到,验收标准如此细致,一根水泥柱,钢筋插进去,粗细度、根数都要细细查验;他更没想到,他们这所农村中学,工程的设计都是省里的设计师负责,由招标办统一招标。
“给咱学校建房,咱能不操心吗?如果没有国家支持,咱学校根本没那个能力!现在开家长会,家长反映好得很!”徐增林欣喜地说,现在学校的800名学生中有500多名寄宿生,学校还能容纳200名学生寄宿。
蒲城县从2008年开始安排实施“初中工程”,成立了由副县长李全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教育局局长雷林瑞兼任办公室主任,一提到“初中工程”,他就有说不完的话。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当初按照工程要求开始规划时,他们专门聘请了西安教育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利用两个月时间,跑遍全县24个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和分析,制定了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同时,聘请了景观设计机构,详细规划25所学校,使工程建设体现出大布局合理、小建筑科学,全县有特色、校校有亮点的格局。
“每个村的人口、经济收入、教育投入、义务教育情况,都要进行调研,进行小结,同时对每所留建学校进行现状分析,功能分区,工程分期,设计校园规划,提出两套方案供选择。”在蒲城县中小学校安办,记者见到了雷林瑞提到的那份厚厚的《蒲城县基础设施布点可行性调查报告》。
“根据布局调整、校园规划,将项目资金整合使用,根据学校需求选择规划方案。这样出来的规划是科学的,资金使用是高效的。”雷林瑞介绍说,实施“初中工程”两年以来,相关部门按照县政府文件精神,落实了优惠政策,免收费用363万元,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我来教育局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初中工程’,借助‘初中工程’的实施,切实做到了科学规划。”雷林瑞坦言,以前有的工程属于忙乱建设,缺乏规划,盲目浪费。而“初中工程”光协调会就开了好多次,报规划,一次不行就两次。“地震后,设计标准、质量都大幅提高,门房地基都要下挖十几米!”雷林瑞说。根据蒲城县教育局2008年10月制定的《蒲城县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管理办法》,仅“工程材料进场验收登记表”就分为土建、门窗、水、电、暖等5大项18个小项,每一项都要经过教育局、学校和监理三方共同验收合格,方可“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