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莽吕梁,在烽火岁月孕育了吕梁精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如何利用有限财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难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山西吕梁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视教育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政府之力,持续增加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吕梁市委、市政府给全市387万人民交出的答案。
政府责任放在首位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实现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必须政策先行,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落实执行力。
2017年,吕梁市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从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义务教育办学规模改革、特色学校创建等方面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全面落实县级政府对教育的责任。
吕梁市委、市政府加强党委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政府议教制度和党政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强化政府对教育的责任,重点解决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第一个有效举措是把落实政府责任建立在健全部门协调机制的保障措施上,把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改革分解到政府的各相关职能部门。
吕梁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涉及教育改革方方面面,让吕梁教育全面突围有了政策保障。特别是部门协调机制的建立,教育部门不再是孤军奋战,财政、国土、城乡规划、编办等相关部门划分职责,政府统一协调,按职责考核,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
从2012年开始,孝义市大幅下调学业成绩在学校评估标准中的占比,中学调至40%,小学为30%,而德育工作、实践活动、兴趣小组、读书活动、体育艺术等9个指标上调至50%以上。全市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理念”的局面。市教育局局长田曜说:“让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尽可能多的选择,也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
吕梁学院附中属省管学校,不隶属吕梁市,市委、市政府同样重视。该校教师核编86人,2012年,学校适应当地社会需求扩大办学规模,而教师编制并未增加,导致一半的教师没有编制,经费严重短缺,办学经费由每年1000多万元骤降至200多万元,连教师工资都成了问题。
对此,吕梁专门制定解决方案,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专门听取汇报,市长王立伟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在先期投入900万元解决遗留问题的基础上,与省教育厅协商决定实行省市共建模式,纳入市财政预算每年解决经费568万元,解决了困扰学校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稳定了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居吕梁市之首。
“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太给力了。学校发展有了保证,稳定了教师队伍。”吕梁学院附中校长张明亮说。
采取“名校+分校”“强校+弱校”“城区+乡村”的模式,实施一体化管理,实现教育联盟共同发展,是吕梁市促进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目前,教育水平较高的12所省级示范高中已与兴县、临县、石楼、岚县、方山结对帮扶,促进这些贫困县的9所普通高中提高办学水平。
此外,全市还建立了57个小学教学联合体、39个初中教学联合体,覆盖了全市90%以上的中小学;同时启动义务教育校级领导、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共交流校级领导886人、教师8155人,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优质资源共享。
政府投入放在首位
建立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对一个深度贫困地区来说,教育投入是最大的难题,也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难题。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解决投入难题,在出台的系列文件中,对教育投入明确提出硬性要求。”吕梁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李俊平说。
在保证《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政策落实到位基础上,吕梁市足额征收教育附加费,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教育经费,建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求市、县财政部门在编制教育投入计划时,特别强调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的投入,大力支持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吕梁市对近3年教育财政投入进行检查。对“三个增长”一年不达标的,责令补足欠拨款项,对两年以上不达标的“一票否决”。2014年到2017年,全市共投入“全面改薄”资金15.4亿元,按照补齐短板、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校际和城乡资源配置均衡水平。
市县两级分别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确定目标任务,逐级签署责任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层层传导压力。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责任制度、公告公示制度、监测制度、复查制度、整改制度“五项制度”以及捆绑机制、双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等四个机制,以评促建,不断强化政府行为。
地处吕梁南端的石楼县是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人口11.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35万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石楼县县级财政收入从2014年5888万元,跌至2016年历史最低点2876万元,位居全省末位。
面对巨大的财政收支压力,石楼县委、县政府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贫困县转移支付和上级教育专项经费,在确保义务教育预算经费拨款、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实现逐年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4年至今累计投入资金9010万元,新建学校1所,改扩建10所,新增学位860人。2017年14项“改薄”工程项目,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投入使用,竣工率93%,累计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实现了“改薄”项目建设两年任务一年完成。
把教育扶贫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通过构建教育资助体系,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系,为引导城市教育资源有序有效向贫困农村流动,先后投资15.4亿元的“改薄”工程,让农村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近年来,吕梁落实各类资助资金2.5亿元,资助学生20余万人次,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的目标。
通过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吕梁市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今年提前下达教育扶贫资金16757.43万元。在教育扶贫“5+5”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市政府又出台了3项教育扶贫新政策。一是将贫困县农村寄宿制学校所有寄宿生、非贫困县建档立卡家庭寄宿生和特殊教育寄宿制学校寄宿生伙食补助标准统一提高到小学生每天10元、初中生每天11元。二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保障幼儿教师工资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市级财政给予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幼儿教师每人每月补助300元,对其他贫困县幼儿教师每人每月补助150元。三是要求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将农村幼儿园公用经费按生均300元的标准列入当年财政预算,用于添置设施设备和改善办园条件。
自2014年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以来,吕梁市共新建改扩建学校600所,新增校舍面积49.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9亿元、图书307万册、计算机3.6万台、课桌板凳7.4万套、学生用床2.3万张,全市13个县(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政府导向放在首位
建立教育精准改革创新机制
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各级领导真抓实干。李正印一年内两次到市区学校进行调研,两次召开市委改革领导组(市委常委)关于市区基础教育改革的专题会议;王立伟先后4次到市区学校进行调研、现场办公,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编办等相关单位就市区推进教育发展的汇报,召开了5次政府常务会议,对教育改革创新进行专题研究。
精准改革的两大目标是实施综改示范校重点建设实验项目和教师管理体制的改革。
近年来,各地民办教育发展迅速,针对市区中学阶段公、民办教育比例失衡,公办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吕梁市采取“培养典型,示范引领”的办法,选出8所公办学校作为改革示范校,市政府在今年初预算安排1亿元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市区学校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同时通过“县管校聘”等改革举措,改变城区教师短缺状况和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吕梁市启动了“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把教师的人事调配权交给教育部门,教师的身份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由教育部门根据生源情况及时调整到任教学校。
位于吕梁市区中心的离石龙凤小学现有3300多名学生,由于缺编,学校只好聘请代课教师。今年3月,离石区教育局一次为该校调配了16名公办教师,大大缓解了学校师资数量和质量上的压力。校长王耀辉告诉记者,由于这些教师正好来自初中,素质较高,很快就融入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2017年,吕梁市新聘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00余名。同时,全市教师、校(园)长培训工作通过国家示范性国培项目培训教师、校(园)长109人次,中西部、幼师国培培训教师、校(园)长14436人次,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25224人次,彻底改变了城区教师严重短缺和素质提高问题。2018年,吕梁公开招聘430名优秀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农村学校,有效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状况。
自去年开始,柳林县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教体局局长任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通过第三方引进上海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普通高中与上海高中接对发展,义务教育引进上海优秀教学成果;上海优秀教育专家进校园,按照“一校一专家,一校一结对,一校一特色,一校一集群”计划方案,未来3年,将为该县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和校长领导力提升提供全面、精准的支持。为此,县政府将教师培养培训经费1000多万元列入财政预算。
目前,吕梁市的交城、文水等8个县市都与国内高水平的教育机构签订了培训协议。按照正在实施的教师素质提升计划,2018年到2020年,吕梁市将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全市高中校长教师培训,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凡是有关教育的改革举措,市委、市政府都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保证,工作上支持。”吕梁市教育局局长康二平说。
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建设评估验收,提前一年完成任务。落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60条”和“办好农村教育40条”,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控辍保学机制、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随迁子女入学“两为主”政策,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小学99.8%、初中98.6%,巩固率达到98.1%,达到全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