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广西资讯 > 正文

何辛幸代表:广西河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辛幸访谈

www.xibuxinwen.com.cn(2016-03-17)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张晨) 全国人大代表、河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辛幸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广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发言时结合地方工作,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个就是建议国家助力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辛

  何辛幸代表说,脱贫攻坚工作未来5年全国要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是“十三五”最艰巨的任务。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这一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加快推进扶贫立法工作,使扶贫脱贫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对不同类型贫困地区的专题调研,针对不同的地区提出因地制宜的对策,督促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精准的帮扶政策,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广西河池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典型的“老少山穷库”地区。全市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0万。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历史投入太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落后。2015年底,全市有贫困人口68万,占广西全区贫困总人口五分之一左右,全市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50%左右,人均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30%左右。河池是广西乃至全国扶贫开发主战场之一,全市11个县(市、区)有7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个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何辛幸代表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了河池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他说,近年来我们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62.07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68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近50%下降到19.19%。二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4118元增加到2015年的6164元。三是农村面貌明显改善。2011—2015年,全市投入超过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房、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全市1133个贫困村中,有449个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村容村貌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四是扶贫产业明显壮大。整市推进扶贫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核桃、桑蚕、特色蔬菜、特色林果和特色养殖业,扶贫产业基础加快壮大。五是农民素质明显提高。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培训资源,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余万人次,培养农村经济能人4100多人,农民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不断提高。 

  何辛幸代表介绍了他们脱贫攻坚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市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贵州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我市又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于2015年10月16日召开全市精准扶贫攻坚动员会,对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部署。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召开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今年1月4日,我们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大会,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并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明确全市“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现行标准下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10个贫困县(区)、68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具体安排:2017年金城江、南丹2个县(区)脱贫摘帽,21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9.58万人脱贫;2018年环江、天峨、巴马、凤山4个县脱贫摘帽,174个贫困村出列,19.09万人脱贫;2019年罗城、东兰、都安、大化4个县脱贫摘帽,12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0.05万人脱贫;2020年巩固提升,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二、因地制宜推进扶贫产业建设。大力实施“产业覆盖贫困户”行动,把核桃、桑蚕、蔬菜、特色林果、特色种养等10大产业确定为新阶段扶贫重点产业,集中力量,以“会战”形式加以推进。特别是针对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这一特殊情况,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收、富民产业和富县产业兼顾、短线产品和长线产品兼有的“三兼”原则,把核桃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整市推进,核桃种植面积从2011年年底的13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16万亩,提前一年实现200万亩的中期目标,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产业基地和全区唯一实现“十百千”产业化扶贫项目全覆盖的设区市,当前正转入重点管护阶段。桑蚕、特色水果、特色养殖等扶贫主导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95%。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动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总收入超过180亿元,同比增长23%。 

  三、采取强有力措施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安置。主要采取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两种方式,在县城及乡镇所在地、公路沿线等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择址建设农民创业园、扶贫产业园和移民集中安置点,加快不宜居地区贫困群众搬迁进程。大化、都安、环江、罗城、天峨、东兰等县重点扶贫生态移民新城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在2011—2014年已经移民4.28万人的基础上2015年再移民3.89万人,为全区最多,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扶贫移民同时促进了生态改善,全市石漠化面积比2005年净减6.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67.5%提高到2015年的68.68%。 

  四、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落实好教育、就业、社保等惠民助民强民政策,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针对大石山区生存发展困难的实际,实施“扶贫培训促脱贫”工程,创新扶贫培训工作机制,采取扶贫培训基地“上门培训”“进厂培训”新方式,深入实施“雨露计划”,积极开展对贫困群众、对能人的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产业扶贫项目,结合课堂培训、田头培训和农家讲堂等模式,抓好农民素质培训,加快提升贫困群众自身发展素质和能力。完成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以上,培训骨干学员3万人次、科技致富带头人2万人次。 

  五、探索开发扶贫整体推进新模式。我们大胆突破零敲碎打的旧办法,变“点式开发、点状发展”为“连片开发、连片发展”,集中力量支持连片贫困的村域、乡域、县域整体推进开发扶贫工作,率先在广西探索实施整市推进扶贫产业建设、“整乡推进”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和连片推进旅游开发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特别是开发扶贫“整乡推进”大安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该乡2.1万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978元增长到2015年的5500元;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9116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1503人,减贫速度是往年的4倍以上。全乡在之前形成的糖蔗、桑蚕两个万亩产业基础上,核桃和红心蜜柚分别从3年前的空白发展到现在的1.86万亩和1.7万亩,全乡农民人均特色优质农业产业面积达到3亩以上,脱贫致富具备可靠的产业基础。以此为示范,11个县(市、区)各建设1个开发扶贫“整乡推进“示范点建设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中。 

  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出台《河池市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20年)》、《河池市“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以及《河池市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1+18“的精准扶贫行动方案,确保脱贫攻坚有条不紊地开展。全市选派2万多名工作队员继续进村入户,深入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对贫困村所有农户、非贫困村在册贫困户和新申请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逐村逐户建档立卡登记、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精准分类,确保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从市直和驻河池中区直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98人担任“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并选派2355名精准识别工作队员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做到扶贫工作队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全部完成57万多户的入户识别工作,为下一步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何辛幸代表说,近年来我市通过持续大力实施“开发扶贫攻坚工程”,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市贫、县贫、民贫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仍然是全区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贫困人口多。2015年末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约有68万人;贫困村684个,占行政村数量近一半。二是基础条件差。全市仍有7215个自然屯约1.5万公里尚未通公路,其中20户以上未通路自然屯就有2447个;农村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80多万人。三是发展难度大。我市贫困人口基本上都居住在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不足0.3亩,可选择发展的产业项目少。四是脱贫能力弱。全市贫困家庭中,无劳动力家庭户数约占1/3,因病、因残致贫所占比例大,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低,致富能力不足。五是扶贫移民搬迁面临用地落实难、资金整合难、政府配套难等难题。项目用地大部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进行规划调整,报批手续难,费用大。资金整合难,由于涉及整合的大部分项目及资金的分解安排权限在自治区或国家层面,加上各类项目的申报条件、时间、标准、审计、验收等要求不同,在县一级整合资金难度大。政府配套难,主要是征地拆迁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上升,地方财政压力大。 

  何辛幸代表介绍了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路: 

  首先是实施“七个一批”。一是通过产业发展脱贫一批。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持续实施整市推进核桃产业、连片推进旅游开发扶贫、整乡推进开发扶贫和68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精准脱贫,重点发展十大扶贫主导产业,实现产业扶持贫困户全覆盖。到2020年,力争核桃面积300万亩以上,核桃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市水果面积90万亩,水果产量50万吨以上;11个县(市、区)均建有特色水产畜禽养殖扶贫示范点。实现产业扶持贫困户全覆盖。二是通过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对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免费培训,力争到2020年每个有青年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掌握1门致富技能。三是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扶贫移民搬迁行动”,科学制定搬迁实施方案,结合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科学选择安置点,绘制移民搬迁“红线图”。继续推动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模式,加快推进大化、都安、环江、罗城、天峨、东兰等县重点扶贫生态移民新城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和筹措建设资金135亿元,在2011—2015年已经移民8.17万人的基础上,2016-2020年再移民22.44万人。同时,落实优惠政策,加强扶贫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工作,拓宽就业渠道,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消除移民搬迁家庭“零就业”现象。四是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支持建设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做足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文章,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五是通过教育扶智帮助一批。实施贫困地区幼儿园、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普通高中、县级中专帮扶计划。到2020年,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学率7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以上。六是通过医疗救助解困一批。到2020年,各县(市、区)至少有1家县级医院达到二甲水平,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卫生室。七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同时,落实联系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责任,实现关爱全覆盖。 

  第二是破解“三大难题”。一是破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题。选准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会战的形式,强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除加快推进高等级公路建设外,重点加强村屯道路建设,确保全市684个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屯实现屯屯通硬化路。加快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和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基本实现自然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二是破解脱贫致富产业缺乏难题。从产业覆盖贫困户入手,采取有力措施,设法让每个贫困户都有可带来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实现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以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破除“等靠要”思想。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激发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是强化“一个保障”。进一步完善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对按期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区),从2017年起至2019年市财政分别给予1000万元、800万元、600万元奖励;贫困村按期脱贫摘帽的,市财政奖励10万元;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摘帽后,继续保持扶持政策不变,同步纳入扶贫规划,同步安排扶贫项目资金,同步进行扶贫项目建设,同步驻村定点扶持。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绩效考评范围,大幅度提高减贫指标的考核权重,实行“一票否决”。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开发扶贫工作逐级督查制度,完善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指导工作制度。执行最严厉的奖惩办法,根据自治区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制定了河池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实绩考核结果奖惩办法“十四条”:第1条,提前实现脱贫目标(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县(市、区)或者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为一等的贫困县,党政班子主要领导优先推荐重用,分管领导优先提拔重用。第2条,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一等且排名靠前的贫困县,党政主要领导择优推荐重用,分管领导择优提拔重用。第3条,提前实现脱贫目标的乡镇党政正职,县(市、区)委要优先推荐,列为重点考察对象,市委优先提拔重用。第4条,提前实现脱贫目标或者考核结果为一等的贫困县,在全市通报表扬;党政班子及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第5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贫困县,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全县绩效考评等次参照此考核结果确定。第6条,年度内有返贫人数超过3%(因发生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返贫的除外)或者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三等的贫困县,取消单位及个人当年各类评优评先资格,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第二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第7条,当年没有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取消单位及个人当年各类评优评先资格,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个人当年年度考核视完成情况,评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等次。第8条,市直定点帮扶部门所联系村当年没有完成脱贫任务或年度内有返贫人数超过3%(因发生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返贫的除外)的,单位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驻村第一书记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单位绩效考评降一个等次。第9条,考核结果为三等的贫困县,由市委主要领导约谈党政主要领导。第10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贫困县,对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第11条,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贫困县,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调整,其他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第12条,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为三等以下(含三等)的贫困县,对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必须进行调整,其他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第13条,年度内有返贫人数超过3%(因发生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返贫的除外),按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对贫困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给予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等组织处理。第14条,当年没有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按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对贫困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给予就地免职、降职处理。通过执行最严厉的奖惩办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 

  何辛幸代表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有信心按照中央和自治区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