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紀實
廣西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把解決“入園難”問題擺在了首要位置,通過頂層設計創新學前教育發展體制機制、“多條腿”舉辦幼兒園、擰成一股繩破解“入園難”,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推進學前教育發展。
西部新闻网讯 (实习记者 郭丹)色彩斑斕的教學樓,滑滑梯、跳跳床、蹺蹺板、秋千等戶外游樂設施一應俱全,孩子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歡呼雀躍地做著各種游戲……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村民凌玉紅聽說鎮中心小學裡新建的中心幼兒園開始招生,第一時間就給孩子報了名。
凌玉紅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村裡沒有幼兒園,孩子要入園,得輾轉好幾公裡,到鎮上私人辦的托幼班,如今送孩子上幼兒園很方便,從家到幼兒園路程不到5分鐘。
在廣西,目前大部分縣市都已創建了鄉鎮中心幼兒園,部分縣已實現了鄉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有地給地、有錢給錢、有編給編”,自治區學前教育得到快速發展。
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
今年1月初,在廣西教育發展大會上,廣西黨委、政府提出實施“八大工程”和“雙千計劃”,要籌措1000億元以上的資金,建1000所以上的學校,僅學前教育就要新建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459所,佔“雙千計劃”學校數近一半的名額。
一時間,廣西各地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把解決“入園難”問題擺在了首要位置,政府主導、財政給錢、國土部門給地、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大家齊抓共管,共同推進學前教育發展。
解決“入園難”,資金是保障。廣西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做到“預算有科目、增量有傾斜、投入有比例、撥款有標准、資助有制度”,2014年全區學前教育財政預算就高達9億元。
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一支數量充足、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提高保教質量的關鍵。為此,廣西進一步創新用人機制,努力為新建公辦幼兒園配備保教人員,區內各市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從事業單位調劑編制等方式,解決公辦幼兒園專任教師、保育員等教職工數量不足的問題。
解決“入園難”,最重要的途徑是建幼兒園,而土地又是前提。目前,廣西已初步建立了教育項目用地落實機制,要求各市縣加強教育用地規劃,落實教育用地政策。2014年,“雙千計劃”中已落實建設用地的幼兒園有126所,落實用地面積達65萬平方米。
“多條腿”舉辦幼兒園
過去,幼兒園隻有公辦、民辦兩種形式。從2014年起,廣西提出幼兒園發展“多條腿”走路,到2017年,將探索出公辦、民辦、集團化辦學、民辦公助、共建民營、股份制和聯合辦學等多種模式。
大力發展多元普惠性幼兒園,是廣西創新機制解決“入園難”的重要途徑。廣西規定,普惠性幼兒園可一次性獎勵50萬元、20萬元、5萬元、3萬元等,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按在園幼兒人數,給予每人每年200元的補助。今年,廣西新建多元普惠幼兒園293所,已認定多元普惠幼兒園1000所,落實獎補資金5676.92萬元,受益幼兒約23萬人。
小區配套幼兒園和集團化辦園,也是廣西提出破解“入園難”的重點辦園模式。經批准開展集團化的示范性幼兒園,每所獎勵補貼10萬元。目前,南寧市、桂林市、梧州市等地都積極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和集團化辦園建設。
桂林市七星花橋幼兒園、七星高新幼兒園被“自治區示范園”七星幼兒園“收並”,組建成學前教育集團。借助七星幼兒園辦學優勢,一個集團化幼教集團——桂林市七星托幼教育集團應運而生。該集團總園長蔣小宏說,集團實行“緊密型管理”,實現辦學標准、教學模式一體化,開展走班制、跨班區域活動和師生自主選擇課程相結合等教學方式,取得了突出的教學成果。
上下齊心破解“入園難”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廣西上下齊心解決“入園難”,各地學前教育工作成效顯著。
目前,廣西14個市已相繼召開學前教育工作會議,出台學前教育發展細則,建立學前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大部分縣區還設立了學前教育管理機構,增配學前教育專職管理干部,較大的鄉鎮還配備了學前教育輔導員。
“規模擴大了,辦園質量必須提上去,不能隻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而教學質量的關鍵就在教師。”廣西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秦斌說。對此,廣西投入自治區本級財政3200萬元,用於實施學前教育“國培”、“區培”計劃,將對4.25萬名園長和幼兒園骨干教師進行培訓。
來賓市忻城縣馬泗鄉中心幼兒園教師廖麗珠說:“今年,我已經參加了好幾次培訓,教育教學理念、專業技能都有所提升,我現在已經是全縣的學前教育骨干教師。”
隨著各項學前教育發展政策的有效落實,今年以來,廣西學前教育實現了“四大跨步”,“入園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2014年,廣西3至5歲在園幼兒達191多萬名,比2010年增加了53%,“入園難”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秦斌表示,下一步,廣西將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多元普惠幼兒園,建成“廣覆蓋、保基本、多形式、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到2017年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