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溶洞是由一个主洞及118条大小不等的支洞和4条地下河组成的溶洞群,上下共分4层,有33个洞口。该洞结构相当复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其洞穴景观因其独特性、多样性、完整性而被喻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被《环球时报》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从1988年首次科考至今,双河溶洞经历多次探察,洞穴长度仍不断“增加”。在去年国庆长假期间举行的科考活动中,溶洞已探明长度达到145.891公里,并发现了透明钩虾、桂花泰莱蛛、裸中遁蛛等8种新洞穴动物。
此次三国组成的科考队,囊括了洞穴学、水文学、生物学、医学细菌学等各方专家。据悉,专家们将分三组对双河洞进行考察,重点将对绥阳双河溶洞的长度作进一步测量,对溶洞中发现的地下暗河资源进行再次核查和测量,并对洞穴中的生物状态、新物种进行分类和核查。据预测,双河溶洞总长度有望达到200公里以上,超过位于马来西亚长189公里的杰尼赫洞,成为亚洲第一长洞。
此次科考,为了适应复杂的地质结构,科考队提前“热身”,从4月9日开始在绥阳进行SRT(“单绳技术”,能在一根绳上实现自如上、下)训练。12日正式入洞科考,将于本月20日结束。
⊙相关链接
双河溶洞洞道宏伟壮观,地下河神秘莫测,景观迷人,有三个特点为其他溶洞所不及。一是溶洞的长度是我国探测记载在白云岩地层中形成的最长洞穴。二是溶洞内特有的卷曲石和卷曲石形成的玉凤、荷花、石象、孔雀等等,令人叹为观止。三是近万平方米的石膏钟乳、石膏石笋、石膏石幔等,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研价值。
1988年,省洞穴协会有关专家首次发现双河溶洞在地质研究上的“潜质”。
1999年,省洞穴协会专家正式对双河溶洞进行了小规模的考察,因资金有限,洞穴科考的人员也不多,再加上设备较差,很多洞都没有得到彻底的探查,只探明洞长约30多公里。
2001年,省洞穴协会和法国洞穴联盟合作对双河溶洞进行科考,探明很多洞穴相互连接,洞长达到76公里。
2005年,中、法两国专家共同对双河溶洞展开科考,探明双河溶洞的长度达到138公里,且探明洞穴是立体的,分为几层,相当复杂,其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