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贵州石阡,但见40余万亩苔茶漫山遍野,全县各乡镇(街道)精品水果、苗木苗圃、特色蔬菜、中药材、花椒、食用菌等产业,各具特色。
今年,石阡县立足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念好山字经、写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科学提出了“1+3”产业发展规划,多元化、深层次、多角度释放发展红利,为贫困群众创收增收拓宽了致富渠道、找准了脱贫路径、打牢了攻坚基础,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石阡县种茶历史悠久,目前全县种植苔茶40余万亩,茶农10万余户、30余万人,年产苔茶近2万吨,年实现综合产值20余亿元。
“去冬今春,五德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要求,集中连片打造‘雷公坡万亩苔茶示范基地’,全面奏响了‘春风行动’主旋律,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五德镇党委书记周胜介绍。
去年,五德镇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合理调整、精准实施,结合铜仁市“六绿”攻坚行动,集中连片建成了“雷公坡万亩苔茶示范基地”,种植苔茶3万余亩。五德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王飞说,茶产业成了全村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今年,石阡县19个乡镇(街道)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新植苔茶3.6万亩,种植蔬菜12.5万亩,新植经果4万余亩、中药材3万余亩、食用菌2900余万棒。
“石固乡紧扣‘1+3’产业布局,落实包保工作责任制,推进‘2亿’惠民工程建设,即特色产业年产值亿元以上,乡集体经济年产值亿元以上,集中连片打造产业示范区,努力实现‘一人一亩小康茶、一户一顷经果林、一组一个示范园’目标。”石固乡党委书记林国海指着新建成的1000亩菌基地向记者介绍说。
坐落在乌江边上的本庄镇雷洞村,因缺水和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2015年,雷洞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流转土地7000余亩,集中连片种植花椒6800余亩,带动贫困户138户、452人就近就地就业。
雷洞村党支部书记胡熙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找到了产业发展的路子,预计今年仅花椒一项总产值可突破2000万元,人均将增收2000多元。”
近年来,石阡县围绕大扶贫、大生态、大健康发展战略,紧扣“六绿”发展主题,生态红利得到释放,发展空间得到立体拓展,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我们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推进省级精品水果园‘万亩桃园’和地印苔茶示范园建设,在精准实现产业‘链带效应’的同时,也实现了春赏桃花、春品苔茶、慢生活体验的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拓宽了广大群众增收渠道。”五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雪表示。
据悉,去年石阡县接待游客61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余亿元。今年“五一”期间,该县各景区接待游客近32万人次,综合创收达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