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走过》是肖云儒先生从50余年所写的近百万字艺术散文(不含随笔)中筛选出来的精品版,大致按作者走过的人生足迹,分为“故乡”“京华”“长安”“秦川(关中)”“高原(陕北)”“汉水(陕南)”“西部”“丝路”等板块,艺术地描绘出作者半个世纪的命运和心灵变幻,也折射出半个世纪的时代风云,可以说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以毕生生命鸣奏的组曲。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40万字散文集《走过》出版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40万字散文集《走过》出版
肖云儒《走过》(自序)
肖云儒散文少有炫美作秀,内容结实,文字朴实,人生的况味和命运的苦涩溶于字里行间,安静的思索和出奇不意的表达常常形成二重奏。有读者在微信中点赞说,“读《走过》如饮一杯茶,焚一柱香……”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我走着,我走过。风景再好,不因迷恋而羁留;路途险恶,更要冲決穿越。便这样不停歇地走着,不停歇地走过,奔向一个个驿站,又告別一个个驿站”。
附:《走过》(自序)
文/肖云儒
人的一生都在走着,也便在不断地走过。風景再好,不因迷戀而羈留;路途險惡,更要衝決穿越。便這樣不停歇地走著,不停歇地走過,奔向一個個驛站,又告別一個個驛站。
我走著,我走過。走过儿时的嬉闹和懵董的记忆。走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和瑰丽如云霓的梦幻。走过靑春好奇而多问的目光,还有浓缩在教室和阅览室中的奋发。走过卷在社会运动狂飚里中年的颠踬和炎夏般炽热的炙烤。走过半老岁月,每日都起早贪黑进到深秋的密林里,拾满一筐又一筐金叶。终于走进了老而不衰的冬日,常常一门心思惦记着追寻南墙的阳光,眯缝着眼在那里读人读世读天地,也读自己。
我走着,走过。走过家乡的滕王高阁,在洪都的秋水长天中向往远去的白帆。走过北方,在京华之地还未来得及拆毁的城墙下,为赋新词强说愁。当彼地城墙毁于一旦,我寻觅到了另一座更为古老的方城,于是安家长安。落户却不停步,带着我的笔,终日出没在古城的街头巷尾,关中的村道农舍。才凌华岳绝顶扬臂呼唤着黄河,又穿秦巴古道洞烛幽微于蜀地。行走长城,在胡马北风中感受塞外。东临碣石品遗篇,白山黑水留屐痕。南方之南而及印柬泰马。西部向西三万里穿行丝路,由河西走廊辐射中亚、中东、南欧、北非。也曾几度被邮轮邮至北欧峡湾,旋又转寄东瀛、美澳非各地。数不清的险情,道不尽的故事。但无论走出多远,都会从天涯海角回到我这座古墙围定的、独一无二的长安城。隔三叉五邀三五友朋,登临终南山,把酒论天下。
我走着,走过。走过心灵,心境和灵境那又是一番风景。忘不了人生被挤兑到旮旯拐角时,壶口如何洗礼了我的灵魂,每一根颓败的末梢神经被黄河飞瀑激凌着腾空扬起。忘不了掩藏于历史深处的乌兹别克斯坦沙漠小城希瓦,那里的人们将灵柩停放在城墙根和清真寺顶,宣告即便成为幽灵,也要守护自己的城池和心中的信仰。那浸渍着生命悲壮和历史忧伤的勇毅和担当,让我肃然自警,愧然自问。忘不了挪威的峡湾和澳洲的海滩,那些在问天和听海中久久定格的身影,告诉我人可以有各种活法,人生路也可以有各种走法。----走过欢悦、恬适、宁静,走过惆怅、苦闷、茫然,走过孤寂、落寞、自省,也走过激扬、奋励、陶醉,乃致忘乎所以,以白发三千丈而喷薄少年之狂傲⋯⋯
我走着,走过。已经走了76年,还要走下去,还要不停步地走向风景、走过风景,向着无尽的尽头。(2016年8月14日于不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