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 正文

曹操墓被指蓄意造假 真伪之争背后究竟是什么?

www.xibuxinwen.com(2010-08-24)来源: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消息:自从曹操墓在河南安阳发现之后,关于其真假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21日在苏州召开的由河北邯郸古邺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与会学者提出,出土石碑中“魏武王”称谓不合理成为曹操墓系伪造的有力证据。

  众所周知,曹操高陵被证实的主要证据就是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等器物。质疑者直接锁定这些器物,的确震撼。但是这些质疑固然有针对性,同样也曝露了论证上的不足。因此,这些新质疑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只是再给曹操墓增添了一些哗众取宠的娱乐效果而已。

  何以这么说呢?因为提出“魏武王”称谓不合当时礼法的人学者是林奎成。此人是河南开封文联书画委员会主任,从其头衔上看,他并非专业的文史学者,更不是严谨的考古专家。他的言论只是说是外行家言,其申论价值和一般公众的表达并无二致。考古学是严谨的科学,如果“魏武王”称谓不合礼仪的话,那就是考古学家们犯了最幼稚的错误,是砸自己的牌子,是自毁学术声誉。就常识而论,提出这一质疑的王姓学者,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就事实而言,曹操于213年被汉献帝封为魏王,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曹操薨于220年,谥号“武王”。其时,其子曹丕尚未称帝,死后下葬的曹操依然是汉帝国的藩王。先有魏国封地,继而被谥为“武王”,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称谓完全符合当时礼制规仪。从现有的考古实物看,扬州在发掘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的墓葬中,就出土过诸侯王所用的龟纽“广陵王玺”金印。还有就是,日本也出土有“汉委(倭)奴国王”金印等。这意味着,诸侯王或外藩国王的陵墓中,出现诸侯王国名或封号的实物实属正常。

  因此,质疑“魏武王”称谓者实际上是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常识所致。

  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路平的质疑同样经不起推敲。他认为,在曹操墓中发掘出土的含有“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写为“山”,专家们遍查几十种篆隶,均没有发现这种写法。作为书画鉴定家,他的说法具有迷惑性。但是,从“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等器物的图像分析,所谓的“止”错写成“心”并不准确,凡能识记汉字的人都能看得出,“止”字并未写成“心”字,只是粗看之下略像“心”字而已。对此,人们不妨通过百度图像搜索这几件器物,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端倪,这位李路平先生的质疑,十分牵强。

  更要指出的是,即使所谓的“武”字写法有存疑,但也不能认定上述器物是伪造的。因为“魏武王”的“魏”字写法,恰恰是证明曹操陵墓的典型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超先生指出:“石牌上的‘魏’字,和我们现在的写法不一样,它在下面增加了个‘山’字,这是秦汉时期的标准写法,大概在魏晋以后就改变了。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北朝时期的书写材料里面,就把这个‘山’字移到上面去了。质疑者以一个“武”字的写法而希望证伪高陵,而另一方则以一个“魏”字的写法而作为曹操墓的铁证。理性中庸的观点应该是“双证并列”,非此即彼的结论是武断的,经不起推敲的。

   

  安阳的曹操高陵再起争议,这很正常。因为曹操其人太具传奇性,由于从宋代起就无人知道曹操墓所在,并有了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加上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民间化传播,曹操是近千年以来最流行最大众化的历史人物。在以讹传讹间,曹操的形象在颠覆,曹操的墓穴也被神秘化和阴谋化。当今之世,曹操的传奇依然在继续,翻案的、污名的、牟利的解读不一而足,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现代曹操较之历史上真实的曹阿瞒不知谬误到什么地步。

  这样的曹操,今人对其墓葬产生争议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争议带着现代人的意气----如一方证明另一方非要证伪或者逆向为之,那就难逃哗众取宠之嫌,不仅不是理性的探讨而是混淆视听和故意添乱。

  公众希望的是理性、中道而且能够自圆其说的观点,而不是随意、偏激而且漏洞百出的标新立异。(责任编辑:海浪)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