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桂维民:襟怀明月,素心无尘  

www.xibuxinwen.com.cn(2018-03-08)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张栢溪 文/刘峰丽 )
 
  一、诗书传家,不忘公仆初心
 
  “生在浙东诗书家,根扎三秦唱晚霞。舞象之年射天狼,铸剑汗浇国防花。智库研发将不惑,建言献策用囊沙。书佐辅政十八载,市省为僚若临崖。急难险重曾亲历,寸草春晖乐天涯。心念民生平安事,杏坛授业话桑麻。闲来坐看云舒卷,山水寄情洗铅华。”这是桂维民先生《行吟录》里的自吟小传。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先生这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还有他那为文的学子之心和为政的公仆情怀。
 
  “50后”的桂维民先生,故乡在浙江宁波。宁波简称“甬”,地处东南沿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宁波是一个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港口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有着“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
 
  桂维民先生的祖父从小在家乡读书,后来到上海报关行做职员。到了父亲这一辈,定居上海,读到初中毕业时,日寇入侵,祖父事业受挫而失业赋闲在家,父亲无奈辍学就业,但仍坚持边工作边学习,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参加革命工作,“一五”期间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从上海来到西安,成为大型国企的一名高工、总工程师、建筑机械专家。也许桂维民先生自小得益于家族诗书传家的影响,身上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他说这与父母的熏陶和历任恩师的教诲密不可分。文革中他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核工业部国营五二四厂当工人。
 
  “工人出身的他,20多岁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厂团委书记和厂党委宣传部部长,后来被选调到陕西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任宣传处长,我和他作为国防工业战线上的老兵,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国防工业。”——陕西省委原书记张勃兴在为桂维民诗词集《行吟录》所作的序中如是说。
 
  先生讲,那个年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都是学习的楷模。要说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书,还当属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读这本书还是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吴运铎被称做“中国的保尔”,是我国著名的兵器专家,我军军工事业的开拓者。”
 
  先生告诉我:“之所以对吴运铎印象深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吴运铎曾在我这个厂的前身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当过厂长,搬迁内地以后,工厂的新工教育的第一课就是讲老厂长的故事。老厂长从一个文盲成为掌握现代科学的军工专家,他为了制造武器不顾一切地苦打死拼,负伤流血,他三次负伤,左眼、四根手指和腿被炸坏,却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来战胜死亡的威胁。当他躺在病床上的时还坚持学习写作和科学实验,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的人生故事和感人经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在前辈的引领下,先生在青年时期就十分重视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
 
  正如张勃兴老书记在先生诗集的序言中所说的:“20世纪90年代,维民在西安市政府、市委工作,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后来他又在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和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岗位上耕耘了11个春秋。”加上之前在西安市委当了7年秘书长,这18年从政为僚的秘书长岗位,成为他难得的一段人生历练。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工作几经变动,有顺境,有逆境,有欢乐也有忧虑,但始终矢志不移,前行不止,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不放弃,受多大委屈,他都不抱怨。也许是吴运铎的精神,早在他的人生坐标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影响着他做人做事的态度。
 
  先生崇尚真知,履职实干,严于律己。他在学术上善于独立思考,勇于不断创新。在机关工作的日子里,他写了不计其数的报告,后来他根据多年公文写作和处理公文的体验,编写了《公文写作》《新编公文写作》《最新公文写作和处理实务500题》等数部高校教材,成为全国公文写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同时,在应急管理的理论建树方面,他倾注大量心血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担任秘书长近20年间,他亲历了西安和省内数10起突发事件的处理,凭借危机处置的经历和对国内外公共危机事件的深入研究,他撰写出版了《应急决策论》等7部专著,彰显了他对国内外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从他的《应急决策论》《应急管理100例》《应急管理十日谈》《应急百例警示录》等著作里,我们不难看出先生做为一名人民公仆的情怀:“每一起突发事件、每遇到危机急关头、每遭遇棘手难题,无不对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责任担当和应对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直接检验着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考量着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对领导机关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一致。”
 
  桂维民先生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思考,并自己动手写文章和讲稿,使实践和研究相得益彰。《应急管理十日谈》是他的第三部应急管理方面的专著,他列举了许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突发公共事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旁征博引的论证、信手拈来的事例、由事及理的娓娓叙谈,系统介绍了应急管理的规律以及危机防控、应急决策和处置的方法和技巧,在新时期对人们增强危机意识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闪淳昌评价说:“《应急管理十日谈》中漫谈了社会转型和社会风险、危机的防控和管理、应急决策的方法和技巧等;文中例举了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社会安全事件,漫谈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危机中的沟通与媒体应对等,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先生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一篇《领导干部应有一瓣“素心”》的文章,从中不难看出他对做人做事做官的态度。他说:新时期弘扬奉献精神,党员领导干部需要真心做人,立德、立功、立言;精心做事,合乎民意;平常心为官,要有“物利两忘”的淡泊之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维民先生从政以来,深入基层,关注民生,无不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质朴情怀。

桂维民与国学大师霍松林
 
  二、以诗为心,尽显人文情怀
 
  “且行且吟,履职屐痕,岁月抒怀,诗书传家” ——这是桂维民先生的诗词集《行吟录》的四个部分。这也是他几十年来作诗写词的一个汇编,就像是先生大半生的诗传。
 
  先生说:“在我的江南故乡,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常见一座座供行人休憩的‘凉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我还依稀记得童年时进城去,有个地名就叫作‘半路凉亭’。 这本诗集,就是我人生远足中的一个驿站,它是一种回望、一番回味,也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文学梦……小坐静思,如沐于清风之中,品茗歇息,转身回望来路的景色;然后,伴着家人,邀着友人,继续一起前行,于游历中寄情山水,更好地去品味、享受诗意的人生。”
 
  品读《行吟录》中的《忆秦娥·11.28陈家山矿难祭》:“ 危情急,又闻矿难苍天泣。苍天泣,八方奔赴,一程鸣笛。常存敬畏心忧惕,茫然四顾空山寂。空山寂,事关生死,血煤当息!” 从这首词里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真情流露,悲切难已。先生说这是2004年11月28日上午7时10分,陕西省铜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他奉命赶赴陈家山煤矿,依靠当地组织,做好应急处置,协调处理中央领导到矿区视察的前期工作。再看这首《七绝·抢险途中口占》:“进山下矿察危安,探望遗孤问暖寒。研判险情商预案,排难重任共分担。”这是矿难发生之后,他与省市领导陪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群众时的心情。心念苍生,其情也真,其心可敬。
 
  再读《镇安扶贫》《沙漠花开》:“大山深壑半分田,献计运筹兴镇安。秦楚咽喉多筑路,邑西仙境绘新篇。”人大机关作为省上包片扶贫团的牵头单位,先生是扶贫团团长,他多次率队到镇巴山区访贫问苦,为脱贫攻坚四处奔走,先后协调各方投入扶贫开发资金2亿元,为当地群众脱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在曾经扶贫的榆林白于山区脱贫攻坚中,他在《白于甘露》一诗中写道:“挖井惠民心愈坚,众人合力勇排难。凿穿百丈山中石,引得千年幸福泉。……十里八乡传喜讯,一瓢清饮润心甜。……长辞干涸乡亲喜,从此何愁吃水难。”清泉潺潺,幸福满满。作者一改往日那种悲苦济世的情愫,聚焦黄土高原的老百姓引来甘泉,表现出难以抑制的愉悦之情。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在《创造人生 行吟人生》一文里这样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诗词是生命的歌吟。维民以文章经纬社会的发展,以诗词抒发内心的美善。为政者在时(任期)和空(辖区)上常常是有限的,为文者有时却能以文字所承载的真善美而流布天下,传之久远。维民將一个人的两种活法融为一体,用工作夯实人生,以艺术升华人生,在交相辉映中显示出了诗人精神世界的两重境界。”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先生虽然从政多年,但从他的诗里,更多看到的是一位文人之气,布衣之情,丝毫没有身居要职的“官架子”。有一次,笔者听他讲应急管理课,他寓教于乐,生动形象,个别学员听不懂的地方,他总是耐心地用案例再解说一遍。学员普遍反映,两个小时的课过的得很快,总有听不够的感觉。
 
  谈及做学问的话题,先生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学问是一个长期独立的研究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老老实实下工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菜根谭》里说:“磨练之福久,参勘之知真,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人的一生中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难中不断磨练而得来的幸福才能长久;在求学的时候既要有信心也要有怀疑精神,假如遇到值得怀疑的事情就要去求证,只有在不断考证中得来的学问才是真学问。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那是不行的。“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人身上的过错如同秋天繁茂的野草一样,很难完全割除掉,所以一个人要不断修正自己;做学问一定要持之以恒,知识和学问需长期积累,否则就很难达不到一定的高度。
 
  儒之大者,为国为民。先生从政之余,还经常应邀去各地做应急专题讲座,授业解惑,并被几所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或兼职教授,甚至走进美国哈佛大学讲学。他说:师者导之以道,为之解惑,能走上神圣的大学讲坛,以教师的身份与学生做一番交流,真是一种别样的感受和体验,因而对此十分珍惜。在这三尺讲台,他尽力让更多的人解惑受益。因此,很多的朋友和学生,都对先生的学养、气节与风骨敬佩不已。
 
  三、以诗会友,且行且吟亦逍遥
 
  《菜根谭》云:“善于操身心,收放吾自由,理寂则事寂,心空则境空。”先生在待人处世方面,是一个随和自在的人,一切顺其自然,凡事随缘。从《七绝·抒怀答友人》一诗里我们看到:“抒怀言志发心声,莫道廉颇老不争。往事并非皆逝去,以诗会友乐归程。”这是一种大气高远的胸怀,先生在且行且吟的人生路上,持以诗心,以诗会友,身在旅途,且行且思,只有心系山水,怡情养性,才能更好地感悟多彩的人生,凡事莫争,吾心悠哉!
 
  而这首《七绝·和仇中文友》的酬和诗:“庙堂渐远逐秋潮,驴背行吟且运毫。举世誉非何劝沮,但修无己慕逍遥。”世人喧喧,聒噪处处,誉之也罢,非之也罢,哪有纵情山水,吟诗著文,来得洒脱自在。岁月如歌,唯有真情深远。而友人仇中文这样写道:“驰誉自凭骐骥足,挥毫尽显凤凰毛。运筹善借汉家箸,笑对夕阳藏宝刀。”读到这里,且不论诗的大气和厚重,单说他们之间这种诗心和友情,就让人羡慕不已,不由使人为之点赞!
 
  先生是一个博学的人,他睿智多谋,洞明世事,谦虚学习,不骄不躁。在从政的日子里,他忧心忧民,政绩斐然。如今他退居二线以后,除了教学授课以外,大多时间在著书写诗。他感叹岁月易逝,人生匆匆。当先生到病房看望曾在核工部五二四厂车间一起共事的“老班长”时感慨万千,他在《七绝·怀故人》写道:“往事如烟涌眼前,并肩苦战亦心甜。青丝飞雪今重见,旧影情深忆盛年。”是呀,时光易逝,岁月难留。朝如青丝,暮成雪。忆往昔,峥嵘岁月,风景如画,情谊如酒。
 
  先生是一个温和的人,对友人,对学生,莫不如此。我问先生,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会怎样?先生笑了笑说,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做人做事一定应向上向善,豁达乐观。“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薄;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自然界的规律,气候温暖就会催发万物生长,气候寒冷就会使万物萧条沉寂。所以一个人如果心气孤傲冷漠,只会受到同样冷漠的回报;只有那些充满生命热情而又乐于助人的人,他所得的回报也会丰厚。
 
  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先生演讲集《白与黑》一书的自序中这样写道:“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这是《老子》里面的话,意思是虽知道洁白,却安守于昏黑,将成为天下的范式。能成为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性就不会差失,可重新回归到不可穷尽的真道。所以“知白守黑”是人生大境界,我们要在古人“知白守黑”的哲思中汲取营养,学会反思,更新观念。自己虽已过花甲之年,庙堂里的钟鸣声渐行渐远,唯有驴背上的诗情却依然难以割舍……
 
  百尺书卷,一瓣素心。书香诗韵,伴我心中一轮明月。对先生的采访结束后,我却久久难以平静,人生一世,究竟什么才是富足的人生?也许正像先生所说的:“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以此三者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襟怀明月,素心无尘,正是维民先生内心世界的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一种气象!
   桂维民,生于1955年1月,浙江宁波人,管理学博士,现任陕西省政府参事,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他不满18岁就投身核工业,当过工人、车间主任、厂团委书记,做过政策研究工作,在西安市委、陕西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当了18年秘书长。期间兼任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长。曾获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发展研究奖等部省级软科学研究成果奖11项,出版《应急决策论》《应急百例警示录》等书籍11部。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