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优秀文创产品名单公布,不少瓷器收藏爱好者发现,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报送的“中华天青第一壶·高浮雕龙凤壶”获评金奖。据悉,这件柴窑文创作品的出现,意味着失传千年的柴窑制作技艺有望“复活”。西部新闻网联合多家媒体重磅聚焦。
五代柴窑“中华天青第一壶·高浮雕龙凤壶”原件
一
柴窑历史源远流长
记者采访了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馆长、著名柴窑文化研究学者王学武先生。据介绍,柴窑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君主柴荣的御窑,北宋建立后被废弃。此后的1000多年里,柴窑瓷器以珍稀闻名于世,具有器型精巧、釉色天青、胎体薄而坚韧、敲击有金石声等特点。然而,真正的柴窑精品极其罕见,一方面是柴窑被埋没的时间较长,窑址在“北地”哪里没有明确记载;另一方面,关于柴窑瓷器的文字记载较多,实物难得一见,所以长期以来都以文献记载为柴窑瓷器的判定标准。
王学武先生和妻子寇玉徽女士二十年来潜心研究柴窑文化,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古瓷器残片与实物,从历史地图、金石碑刻、名人文献、县志文档等多方面论证了“柴窑出北地”的观点,为解开柴窑消失千年之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经文物部门批准,建立了柴窑主题专业博物馆——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王馆长告诉记者,获得文创金奖的作品是以馆藏柴窑珍品“中华天青第一壶·双龙双凤壶”为母本,经过反复试验、烧制成功的。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纹凤纹都是皇家御用专属的图案。根据他多年的研究,馆藏珍品符合古代典籍关于柴窑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的记载,所以据此开发、研制的柴窑文创作品也以符合这四个特点为目标。
二
柴窑文创面世实属艰难
柴窑文创:高浮雕龙凤壶“薄如纸”透光效果图
记者了解到,烧制柴窑文创作品“中华天青第一壶·高浮雕龙凤壶”的过程十分曲折。柴窑博物馆里有专门的省级瓷器制作工艺大师,在博物馆成立之初,不少人就想开发柴窑文创瓷器。但是烧制成功的作品要想符合“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实在太难,首先是颜色上达到天青色就很不容易。史料记载,千年前的御陶官请示瓷器颜色时,柴荣皇帝御批:“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寓意他治理的国家像朗朗晴天,国富民强。博物馆的专家研发团队经过反复试制比对,决定使用富平的白坩瓷泥和铜川耀州的釉料。
柴窑文创:外刻双层莲瓣纹五曲花口杯
因为烧制过程中也很难有合格的作品,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在柴窑博物馆担任副馆长的两位瓷器制作大师,使用了现代化设备控制炉温。他们在胎、釉、色、型、炉温、窑位、工艺等方面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解决了包括天青色在内的一系列难题。之后,专家们得出了结论,要在作品上烧出令人满意的天青色,与选择瓷泥关系很大,没有合适的瓷泥,就烧不出真正的天青色来。
柴窑文创:外刻双层莲瓣纹五曲花口杯“薄如纸”透光效果图
博物馆最初的烧制地点在西安周边,后来又搬到铜川,王学武、寇玉徽召集主创人员,以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柴窑文创产品的烧制。每一次开窑,王馆长和妻子都要去察看,抱着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想法严格筛选,最后从23把成品壶中选择出3把精品壶,其他的20把成品壶或者出现变形,或者釉面不理想。这3把精品壶中,就有获评文创金奖的作品。
柴窑文创:二十莲子纹五曲莲蓬托
王馆长告诉记者,就整个烧制过程看,废品率极高。而之所以不计代价烧制柴窑文创产品,也是为了证实他们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因为只有烧制出来最接近柴窑瓷器的文创作品,才有说服力。此外,在知识产权方面,该团队已经在国家商标局注册。
王学武充满信心地说,随着技术的进步,柴窑文创一定会发扬光大,柴窑烧制技艺有望“复活”,从而让这种精美而神奇的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柴窑文化博物馆也会考虑制定烧制的行业标准,把柴窑文化发扬光大。
柴窑文创:高浮雕龙凤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