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舟
40年,可谓是弹指一挥间,仿佛一切都还在昨天。每一位中国人都不会忘记,40年前,从“文革”阴霾中走出来的中国,是怎样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十年浩劫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让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经历了重大的曲折。历史旧债堆积成山,人们思想陷入混乱。中国,一个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桎梏不久,后又经历了“文革”摧残的年轻国家,究竟路在何方?这个问题已经严肃地摆到国人面前。
1978年,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智慧和胆识,冲破各种阻力,打破社会发展僵局,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启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进程。一时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接着国务院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为经济特区,掀起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热潮。此后,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北京成立。进入本世纪,国家又设立了喀什经济特区,成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批准设立了雄安国家级新区,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40年,中国从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到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鸡毛换糖的小个体到世界500强企业,从一颗高铁螺丝钉也要向国外进口到国产大飞机开出“中国速度”。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各行各业焕发蓬勃生机。
40年,中国从贫瘠到富裕,从禁锢到自由,从崩溃到奇迹重生,不仅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显示了自信,展现了智慧,彰显了能力,更在累累伤痛中果毅前行,在积极探索中走向复兴,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40年,中国从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到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硬是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为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如果时光可以穿越,我们会蓦然发现,关于那个物质匮乏时代的记忆并未走远,小时候很熟悉的物品,书籍、磁带、电扇、自行车、缝纫机、水壶、军帽等等,已经悄然间被现在的电视、电脑、手机、汽车、别墅以及让国人引以为豪的神舟飞船、航母、蛟龙号深潜器、宇航员、动车、飞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概念所取代。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可以重现蒋子龙所撰《乔厂长上任记》的改革场面;可以重演张瑞敏为打造中国质量品牌当众砸毁76台劣质电冰箱的故事;可以重展李书福立志“让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的雄心;可以重播体操王子李宁为“中国奥运冠军穿着自己国家制造的运动装备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的英姿。
如果时光可以定格,我们一定会驻足于袁隆平,是他数十年如一日躬耕田亩,解决了数亿中国人的挨饿问题,造福了全世界;我们一定会注目于杨利伟,是他自豪地在《飞行日志》上郑重写下“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了”;我们一定会青睐于张艺谋,是他用独具魅力的电影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颂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激奋昂扬的民族精神;我们一定会点赞于姚明,是他在世界各大赛事中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赢得国内外球迷的尊敬和喜爱,从而成为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标志性人物。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不仅从悠久的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而且吸纳各国之所长,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拥抱世界、融入世界,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秩序步伐的加快,它也正在重新塑造国际关系”。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说“中国政策具有高度连续性,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说,中国并未如西方所愿走上西式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成功。中国的道路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基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兼容并蓄的政治制度。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当前多边主义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维护多边秩序并推进全球治理令人赞赏。”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这些亮点,折射了伟大民族的伟大历程和伟大丰功。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我们清晰地看到,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外贸事业飞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147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的旅游市场、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此外,40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保持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较高贡献率,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不仅全面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思想”正以更加宽阔的视野走向世界,“中国方案”正以更加实际的作为影响世界,“中国力量”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世界。
40年改革开放历程证明,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自我封闭只会失去世界,最终也会失去自己。“‘智者顺时而谋。’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认清世界大势,把握经济脉动,明确未来方向,解答时代命题。”唯有如此,才能从变化中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并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以奋斗者的姿态去主动顺应、锐意进取。
40年改革开放历程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时期世界发展大势,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关键期,长期和短期因素叠加、内部和外部因素交融,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既要应对好当前遇到的问题,也要有明确的中长期稳增长目标。对内要重点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对外要积极应对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挑战,把中国自己的梦想融入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用自身的发展助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大变局呼唤大格局,大时代需要大智慧。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化纵深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着新一轮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方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利益格局开刀,一方面致力于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300多个重大改革方案,发出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时代强音。面向未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会变,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会变。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相信,中国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之源、活力之源!”“让我们握稳舵盘、把准航向、齐力划桨、乘风破浪”,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引领世界发展新时代。
作者简介:赵晓舟: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至2017年度中国企业文化实践教学荣誉学者;2016至2017年度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2017年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首届德艺双馨会员;主要著作有《银海拾趣》(三卷)90万字、散文集《撞钟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