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指出,近十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1.42%,高于全国的9.64%。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表示,西部大开发前十年是在“打地基”,新的十年要“上大梁”,进一步加大西部重点区域的开发力度,形成战略新高地。
构建新增长极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今年将编制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积极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专家认为,经过前十年不懈努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下一个十年,应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推进内陆地区的全面开放,构建西部新增长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城市群是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日渐增长的经济支撑、辐射作用成为参与国际竞争新的地域单元,带动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
未来十年,西部将努力构建以成都、西安和重庆三大城市群为核心支撑的经济区(“西三角”经济区),将其培育为继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带动整个西部的大开发、大发展。
此外,国家近日正式确定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银川重点经济区(“呼包银”重点经济区),并着手开展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区(“兰西格”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要将它们打造为西部开发下一个十年里新的增长极。
凭借特殊的地理和能源优势,新疆有望成为西部地区的新经济增长极。新疆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如果按照新疆2009年原油产量2518万吨计算,资源税将高达62.95亿元,可以增收40亿到50亿元。
培育新增长点
经过十年大开发,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98年的1.46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8年的5.82万亿元。今年,西部部分地区又有了新突破,重庆市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3%,刷新了直辖以来季度增速纪录,总体水平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三。曾经的“经济大后方”如今已变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对比此前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扶贫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等意义,国家进一步提出西部开发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认为,这是从西部经济发展的效率来考虑,更加体现西部的价值。
有专家分析,西部不再是“世界工厂”,已转变为“世界市场”。2009年西部地区投资增速达到35%,中西部地区投资占全国城镇投资的比重超过50%,西部已从曾经的拓荒地发展为拉动内需的主战场。
而今,民间资本及外资也融入(30.19,0.36,1.21%)。据悉,今年1-4月,广西民营企业进出口26.5亿美元,增长59.6%,占同期广西进出口总值的52.7%;1-4月四川省共有115家外商投资企业加盟,同比增长53.3%,外商投资合同额达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97.7%。
走新能源之路
有专家表示,西部是我国能源的主要蕴藏地,已探明能源储量占全国比重约57%。在西部开发中,应着力培育资源优势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专家建议,应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目前共建成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460多万个,不仅解决了23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而且还为2200多万亩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此外,可以利用荒地进行新能源开发。西部地区荒漠面积广,光照资源丰富,可安装光能发电设备,开发太阳能。据测算,腾格里等六大沙漠沙地合计总面积15.91万平方公里,若将其20%的面积用于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其年发电量将达47730亿千瓦时,相当于2006年度全国发电量的1.68倍。
同时,也可以利用风能发电。西部沙漠地区风力较强,年起风日数为200-300天,具有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优势,可考虑在沙漠边缘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不仅节能,且能缓解电力紧张的局面。
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石碧华认为,未来十年,西部应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发展能源工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所作为,从“输血”型走向内生型的发展之路。(责任编辑:海浪)
<-- news_keyword_pub,stock,sz002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