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西部资讯 > 正文

西部大开发开启新征程 专家:保护生态“底线”

www.xibuxinwen.com.cn(2020-05-26)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其中,针对生态环境方面,《意见》提出了多项相关措施,包括“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等内容。
  
  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表示,此次《意见》的发布,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升级版”。有利于巩固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开启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新征程。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莫过于《意见》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从生态环境方面划定了“底线”、描绘了“底色”。
  
  “师法自然”统筹西部生命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记者注意到,《意见》将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为总体思路。
  
  对此,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教授原嫄表示,首先要厘清内部各项举措间的关系。粗略来说,“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是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题的大空间尺度战略;“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是以治理和修复为主要任务的点状具体工程;“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是落实到产业转型和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197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启了我国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的序章。近40年来,我国启动了包括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16项投资巨大、影响深远的生态修复建设工程,中国总体“增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向好,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呈现“双减轻”。
  
  记者在《意见》也中看到,对于如何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意见》专门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首席专家卢琦表示,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仍然十分必要,要面向2030、对接可持续发展目标、服务国家需求。谋划和实施新时代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应注重“师法自然”,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适水适绿,宜荒则荒,践行“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
  
  同时,卢琦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与西部有关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科学规划西部的国土空间布局、协调多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天保工程,提高治理效率,统筹西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走可持续、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在《意见》“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的具体举措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治理区域和治理重点,并对大气和土壤等紧迫任务有清晰部署。
  
  对此,卢琦表示,实施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按照地域、区域、流域等不同生物-地理单元,实施整体管控、系统治理、全域提质增效。针对三江源、祁连山、京津风沙源区、西南岩溶区不同区域和资源特点,采取保护、治理、利用等不同措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根据中国西部不同区域水土资源承载能力,采用适应当地水土资源条件的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策略。
  
  刘佳奇表示,《意见》用较大篇幅部署了西部地区节水节能、小水电改造、入河排污口管理、城乡污水处理等工作。不仅明确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任务,还从产业融合、科技体制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政策等方面,为绿色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充分的政策保障。
  
  《意见》从实际出发,结合西部地区既有产业结构和布局、资源禀赋等因素,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探索低碳转型路径。
  
  对此,原嫄表示,生态优先是基础,绿色发展是目标。绿色发展是开发与保护的辩证与融合,也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部地区需要发挥其生态优势,不仅做好治理和保护的工作,更要在保护中开发,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产业升级与转型中发展低碳经济,摸索出适合区域自身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子。同时,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基本公共设施的改造与优化,为绿色发展的推进提供支撑和保障。
  
  政府、市场、群众三方协同发力系统高效应对防灾减灾
  
  记者发现,《意见》中对“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问题专门做出部署。这既是落实“补短板、强弱项”总体要求的重要表现,更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必要举措。
  
  对此,刘佳奇表示,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加之目前还存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相对滞后、房屋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不足。上述主客观因素叠加,导致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成为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原嫄也提到,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总体来看,是要求政府、市场、群众三方均大力提升参与度的指导意见。政府需做好政策支撑和引导工作,市场需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群众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三方的协同发力,系统地、高效地提升西部地区在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
  
  《意见》中这一部分内容高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干、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的理念。西部地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区域,目前已经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性阶段。因此,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对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