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西部资讯 > 正文

陈仓区发展大旅游带动大脱贫探析

www.xibuxinwen.com.cn(2016-08-10)来源:阳光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庞文渊 董建新 齐小伟 记者 董宁宁)八月的陈仓大地,万木葱茏,生机盎然。漫步层峦叠嶂的西部山区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只见南由古城商铺林立,音乐喷泉流光溢彩,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据了解,短短一年多时间,景区就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接待全国各地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00多万元,安置2000余人就业(包括500余名家庭贫困人员)。这是陈仓区依托旅游资源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亮点。
  让沉睡的大山“活”起来
  陈仓区西部山区区域面积1707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这里山大沟深、信息闭塞,村民分布在梁、峁、沟、岔中,是我市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生存环境最差的区域,一直是制约陈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然而,这里却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生态美景:草甸风貌的大水川、鬼斧神工的灵宝峡、峰峦雄伟的九龙山、奇峰罗列的西镇吴山……如何发挥山区资源优势,让沉睡的大山“活”起来、“动”起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陈仓区委、区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当务之急。
  生态环境是西部山区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是陈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未来之所在。为了把生态资源变为生态效益,区上组织专门班子,对西山开发旅游产业带动脱贫攻坚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共识:采用BOT融资模式,启动实施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加力推进西镇吴山景区的调研论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群,使山区群众在家门口端上“金饭碗”,形成西山环线大旅游。同时,在城区开发建设北坡森林公园、渭河百里画廊陈仓段、西虢水上乐园,补齐城市民生短板,增强群众幸福感,让旅游产业持续升温。
  思路决定出路。陈仓区发展大旅游带动大脱贫的思路和决心,很快得到市级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钱引安十分关心“旅游+脱贫”的“陈仓模式”,多次带领发改委、国土资源局、金融机构负责人现场调研,要求各级各部门鼎力相助,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简化手续,全力为项目建设构筑绿色通道。市长惠进才也前往项目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用地、拆迁、融资等难题,促进项目顺利建设。
  市上主要领导的关心和厚爱,激发了陈仓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勇气和干劲,区上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进驻项目工地,破解搬迁、征地、拆迁等难题,“零距离”优质服务,形成大开发、大建设、大突破的整体合力。
  聚力突破创造“陈仓速度”
  大旅游需要大开发,大开发需要大投入。为了加快西山旅游产业发展,保护开发好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陈仓区委书记苏国宝多次前往项目现场,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衔接,认真审阅编制规划,把工作能力强、政策水平高、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干部放到项目一线,锤炼党性、历练本领,确保一起步就高起点、一推进就高质量、一建设就快速度,坚决打赢大旅游带动大脱贫的攻坚战。区长王万庆把西山旅游开发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从项目一开始,就把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放在首位,对贫困户家庭,优先安排岗位、优先扶持创办农家乐、优先提供资金保障。市西山建委主任严录以身作则,带领班子成员吃住在项目一线,为加力推进项目保驾护航。长安银行向该项目发放8000余万元启动资金,同时募集信托资金2亿元,助推景点开发和旅游专线、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就是担当。宝鸡市大水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把各级领导的关怀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巨大动力,不等不靠、落实责任、强化担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筑堤疏河、修路架桥、建山门、修栈道、造老街、挖掘文化,全面打响大开发、大建设、大提速攻坚战。
  目前,新建、改扩建的60多公里生态旅游专线全线贯通,并添置了旅游巴士、电瓶观光车、观光小火车,补偿当地群众拆迁、地面附着物等资金达1.86亿元。在大水川景区,修建了飒露马苑跑马场、格力犬撵兔表演场、射箭场、山地自行车休闲骑行场、山顶滑索、房车营地、蒙古包帐篷营地等体验游乐设施。在灵宝峡景区,开设了水上娱乐、传统民俗大花轿唢呐娱乐等项目。在九龙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漂流、索道、栈道、温泉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西山风情老街根据汉唐风格依山而建,集聚了200余家商户,从事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度假服务。公司鼓励当地村民和贫困户参与经营,并享受优惠政策,为每家商户统一配备餐桌餐椅、统一制作服装、统一采购餐饮原料、统一办理工伤保险,免收一年租金和水费,解决西山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就业问题。为了使西山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大水川文化传媒公司邀请专家、学者,挖掘整理西山历史文化故事,组织当地老艺人进行常态化表演,让西山酒歌、西山刁鼓、血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大水川景区项目建设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完成投资额之大、游客人数之多、综合收入之高,创造了宝鸡旅游项目神奇的“陈仓速度”。
  区上在加快大水川景区开发的同时,强力推进总投资5亿多元的西虢水上乐园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用,二期正在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的西镇吴山景区开发项目,正在积极与甘肃客商对接,编制规划、完善手续。
  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方百姓。陈仓区在大水川景区开发中,瞄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这一目标,走出了“旅游+脱贫”的“陈仓模式”。
  香泉镇南峪村贫困户贾改霞,全家6口人,靠自己在家种几亩薄地和丈夫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大水川景区开发后,她看到了商机,今年4月,她把丈夫叫回家,夫妻俩开办了农家乐。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五一”期间游客爆满,她经营的农家乐接待游客最多的一天有近百人。她说:“这一天的收入顶得上以前种一茬3亩麦子的收入了。”近三个月,贾改霞收入就超过3万元。与贾改霞同村的梁军军,过去先后在浙江、河北、深圳等地打工,日子过得很艰难,大水川景区建设后,他应聘到旅游公司当司机,妻子也被安排到绿化公司当统计员,年收入超过4万元。石尧村贫困户王巧巧,是家里唯一的劳力,以前仅靠种田养活家里的五口人。如今,她在灵宝峡景区当保洁员,每月工资1600多元。和王巧巧同村的贫困户张林继,有技术、能吃苦,在景区做维修工,解决了全家人生活问题。同时,旅游公司还拿出100万元,对南峪村、庵里村等10个行政村农民创办农家乐给予补贴。
  目前,有2000余人在景区就业,分布在基建、客房、餐饮、检票等岗位;围绕景区开办的农家乐达60户,300多名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当上了“小老板”。这种从“输血”到“造血”的新型精准扶贫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参与旅游业的意识淡漠问题,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使老百姓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旅游富民、旅游强农,实现了企业、社会和贫困户“三赢”。
  实践证明,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长动力不足的形势,只有在实践中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为现实,舞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才能做宽领域、做大影响、做旺人气,引领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西部新闻网宝鸡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