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昏暗的土坯房子里,拿着中国人寿保险海原县支公司工作人员送来的赔偿款,杨生海惊喜不已。杨生海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他所在的海原县政府出资为建档立卡户集体购买了保险,解决了如杨生海一样的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这样的 “好事”始于去年4月。为了发挥保险机构助推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宁夏在扶贫工作中引入商业力量来提高扶贫效率,适时出台了《宁夏精准扶贫“扶贫保”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区1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精准扶贫“扶贫保”产品,这也成为当地实施精准扶贫有效助推器,宁夏由此成为全国首个“扶贫+保险”全覆盖的省区。
前不久,海原县的王学德也拿到了人寿保险海原县支公司工作人员送来的1.6万元补偿款。去年秋天,王学德在铡草时伤到了手,巨额医疗费让他十分无奈。想起政府为建档立卡户买保险这件事,经过伤残鉴定,十多天后保险公司向他赔付了1.6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互助资金管理中心主任任媛告诉记者,去年,宁夏与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平安产险3家保险机构合作,为贫困户量身打造“扶贫保”。除家庭成员意外伤害保险,“扶贫保”还包括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和优势特色产业保险。
例如,优势特色产业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投保的优势特色产业因价格下跌或者产量降低导致销售收入低于保险合同约定的预期收益,或者对牛羊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疾病造成死亡的,在各项责任对应的保险金额内进行赔偿。总体来看,这四种“扶贫保”产品,均采取政府补助和贫困户个人自筹相结合形式购买,原则上政府补助承担保费金额的80%,贫困户个人承担保费金额的20%。
2016年4月启动以来,“扶贫保”在遏制贫困户因各种原因返贫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据统计,仅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就帮助1510名贫困人口获得1.34亿元贷款用于发展生产脱贫。
宁夏各级财政则通过购买保险服务的方式,以3900多万元的保费投入,为全区建档立卡人群提供了456亿元的风险保障,3000多个因病、因意外、因灾陷入困境的家庭累计获得1056万元的保险补偿。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充分运用保险机制的精准性与普惠性,可以切实减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意外和因病返贫、致贫的情况。但是,“扶贫保”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来自宁夏金融工作局的调研显示,到目前为止,一些“扶贫保”产品可以做到保本微利,还有一些则亏损经营,处于勉力维持阶段。特别是优势特色产业保险,问题更为明显和集中。相比于其他险种,牛羊养殖产业的不可控风险极高,诸如市场价格、疾病等等都会提升赔付几率。
此外,由于农村贫困人口收入低,还有不少贫困户难以承担高额保费,对他们来说,购买保险是奢侈行为。对于这个“新生事物”,不少地处偏远的贫困人口处于怀疑、观望状态。
“作为保险机构,原则是充分理赔,保本微利,但它依旧是市场经营行为,要符合市场原则”,某保险机构项目工作人员表示,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提供“扶贫保”产品的几家保险机构目前更多的是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出发去考虑问题,但从长远看也需要考虑企业的自身运营。
业内人士表示,鉴于目前宁夏“扶贫保”处于起步、推广阶段,有关部门在制定保险扶贫规划时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市场规律,尽快从实际出发,科学考察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产业的特点,客观评估“扶贫保”产品的风险性和“保本微利”原则的可行性。
作为宁夏金融在扶贫领域的一个创新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引燃保险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能量,还需要继续探索。有分析认为,设计出一套包括针对扶贫对象在生产、医疗、养老保障等方面的整体服务方案,对于宁夏金融系统来说是当务之急,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