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宁夏资讯 > 正文

宁夏“面人孙”的困惑

www.xibuxinwen.com(2015-11-30)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李阳)娇艳欲滴的玫瑰花,腾云驾雾的孙悟空,勇敢的猪猪侠……一块块彩色面团在这双粗粝的大手中不停地变换着形状,捏、搓、揉、掀,不一会儿工夫,一个个逼真的形象魔术般地出现在他的手上。停下手来,看着大人小孩围在自己的作品前啧啧称奇,老人的脸上掠过笑意。

  老人名叫孙富保,已经捏了20年的面人。说起与面塑技艺结缘的这20年,他欣慰且无奈。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次邂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年过半百的他在银川西塔市场偶遇面塑师傅蒋学刚,看着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团顷刻间被赋予了生命,变成各式各样、活灵活现的面人,他沉醉其间不能自已,当即决定拜师学艺。

  从此,孙富保利用业余时间跟随蒋学刚学习,他从面塑的基本功开始,慢慢地掌握了“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一年后,他又买断工龄,全身心地投入到面塑技艺的学习中。学艺的艰难他能克服,但要做到神形兼备却并非易事。几年后,师傅离开宁夏,没有了师傅的引领,孙富保只能靠自己揣摩和苦练,渐渐地学有所成,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被人称为“面人孙”。

  尽管他是银川唯一一位“捏面人的”,在人们眼里,没有竞争对手,生存空间要大得多,但实际的情形是,这门外来艺术在宁夏并不受“待见”,市场需求有限,也不可能发展成一门产业。20年来,他一直就是一个“孤孤单单的手艺人”,走街串巷,吆喝叫卖,勉强维持生计。如今,年近古稀的孙富保已经没有力气扛着草把到处叫卖了,只能在周末去银川中山公园摆个小摊挣点生活费。

  2010年,孙富保成了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传承人,他认为此举最大的意义是对面塑技艺的肯定。但是,他本人的境遇并未因此有所好转,“既没有提供好的发展平台,也没有什么物质支持。”他无奈地说。

  买断工龄后,孙富保完全可以找到一份收入更好的工作,但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面塑艺术,他坦言不后悔。现在,最让孙富保担忧的是,在许多人眼里,面塑这门艺术始终“就是个不入流的杂耍”,这让他的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这些年他前后一共收过4个徒弟,尽管他们“很有天分”,但都是学了没多久就离开了。

  但失落还是时不时地搅扰着他。在他师傅的家乡——山东菏泽,捏面人的浓厚氛围令他兴奋不已,仅穆李村就有面塑艺人不下400人。在这里,各个级别的非遗传承人也“多得数不过来”。当地艺人在继承传统面塑技艺的同时,不断发展与创新,过去“单打独斗”的面塑艺人已经联合起来,筹备面塑行业的产业化发展。

  与这样的红火场面相比,孙富保显得十分落寞。目前,银川市的面塑技艺非遗传承人只有孙富保一人,但“物稀却不贵”。

  “面塑技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深受群众喜爱,再加上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以为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学,让我把这门传统手艺传下去,可现在却成了我的心头病。”孙富保无奈地说。

  现在,每到双休日,孙富保还是来银川中山公园摆摊。一团面在他手里搓揉几下,再用竹签娴熟地点、切、刻、划,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和花花草草让见者无不为之叫绝。

  “有人能叫好,我就很满足了,这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孙富保说,自己现在很矛盾,盼望着能有个继承人,又担心真的有人来拜师,“他学成以后怎么办,还像我这样生活下去吗?”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