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2月20日电 题:青海西宁:民众健康福利就在“家门口”
作者李隽
“优化医疗资源、提升服务能力、重铸就医秩序、改善服务体验,我们在全省建立了首个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疗集团,率先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管办分离、取消药品加成、大病保险。”20日,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董事长王东超告诉记者。
患有肾囊肿的马秀英不久前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很顺利,能在家门口做这样的大手术实在想不到。”马秀英说,本来要到省城去做,但来回折腾花费多,听说县中医院也有省城的专家,就试了试,现在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大通县中医院院长王成文告诉记者,在他们医院做这个手术大概花七八千元,但要到西宁的大医院去做,所需费用近两万元。
“这是我们医院历史上第一例肾囊肿手术。这不只是省城医疗专家的一次支援,还是新的长效机制的开始。”王成文介绍,大通县中医院现在是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分院,以后这样的手术都能在县中医院做,更大的手术也可以。
在大通县推进县乡村医联体的基础上,西宁市以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整合大通3所县级医院、3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9个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组建成立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全面构建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的“大健康”模式。
今年63岁的汪生仓,是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二分院所辖大通县城关镇龙曲村卫生室的村医。谈起这些变化,最先想到的就是村卫生室从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土坯房,搬到了现在这间14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中。
“以前我每天要看至少20个病人,忙得焦头烂额。现在每天来看病的只有五六人,工作比以前规律规范了。”已从事村医工作43年的汪生仓说,集团成立后,村医早晨做基本医疗服务,下午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入户为村民进行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
村民的疾病预防做得好,得病的人少了,看病的人就少了。汪生仓说:“村里人现在炒菜、喝茯茶,盐放得少了,平时走亲访友拎的酒、肉也换成了水果、牛奶。老百姓饮食习惯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有了有效的防控。”
让汪生仓感触最深的是,集团成立后学习的机会变多了。集团多次组织村医培训,提高村医的服务能力,规范村医诊疗。乡村医生分别加入到乡镇卫生院组建的30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当中,参加集团组织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列宣传活动。
如今,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工作走在青海省前列,掌上医院手机APP已升级到2.0版,新增健康咨询、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报告查询等功能,实现患者全流程移动化智慧医疗服务。同时,实现了医生与患者在线交流,医生利用碎片时间为患者提供健康医疗服务,打破了患者与医生原有就医模式的瓶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