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记者郭颖)清晨迎着朝阳骑马将牛羊赶至草场,是62岁的青海牧民多布旦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
从8岁起放牧,多布旦大多数时候都和牛羊待在一起,这样简单规律的放牧生活他过了大半辈子。多布旦熟稔牲畜的生活习性,把它们喂养得健康肥壮。
如今,随着草原退化,多布旦放下牧鞭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草带头人。
多布旦的家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40年前这里草高齐膝,零零散散只住着十多户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牧民携牲畜迁入,牧草高度逐年下降。
“现在全村共有184户人,25万亩草场中有11万亩严重退化。”多布旦说。记者随着他手指方向望去,不远处山脚下的河岸两旁有大片裸露黑土地、鼠洞遍地,硕大的草原鼠东奔西窜啃食草根。
2012年春,多布旦变卖牲畜多方筹措资金、请教农牧专家,一口气种了1400亩高原燕麦草。周围牧民在惊讶之余都觉得他在干傻事。
“每种一亩地的成本是120元,大家那时都觉得我在‘烧钱’。”多布旦说,然而,他种的草可生长10余年,打理起来简单方便,若能长成就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禁牧减畜了,囤积的额外干草还可以拿来卖钱。
2012年冬,一场大雪覆盖了格多村整个草原,看着圈中连日没吃到草、无精打采的牛羊,牧民们心急如焚。多布旦雪中送炭,挨家挨户送去第一年收割的干草。
2013年一开春,几位牧民就来向多布旦请教种草经验。到了临近立夏的时候,草原上的播种机已随处可见。
“现在全村有35个牧户自发种草,在8万亩草场上撒下了草籽。”多布旦说,自发种草的牧户们还成立了草业公司和生态畜牧合作社,希望通过抱团来交流经验、共同致富。
记者跟随多布旦来到人工草场,齐腰高的一大片高原燕麦草映入眼帘。“你看,老鼠进不去这么茂密的草丛,只能在周边打洞。如果将种草和灭鼠工作同时进行、合理安排,草原退化完全可以得到遏制。”“畜牧专家”多布旦侃侃而谈。
多布旦的女儿说,过去的父亲沉默寡言、生活单调,放羊、挤奶、剪羊毛是一天的主要工作。而如今的他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每天要操心很多事,和很多人打交道。除照料几头为数不多的牲畜外,他一有空闲就擦拖拉机、播种机,去草场检查草的长势、鼠患状况,成了一个“大忙人”。
多布旦的事迹传出了小小的格多村,2013年起,越来越多来自周边州、县的人开始陆续来格多村考察。记者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达日、班玛及玉树州等地常能看到大片青绿色的高原燕麦草原。
“人工种草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常规项目,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遏制草场退化,10年来政府一直都在进行。”甘德县农牧局副局长张辉告诉记者,但这么多牧民自发种草,之前并没预想到。
如今,每次看到长势喜人的青草,多布旦总会眉开眼笑。但对于放牧数十年的他而言,他还是愿意和牛羊在一起。“等种草经验成熟、产量稳定,我就去给合作社放羊、养牛,重操旧业。”多布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