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由省科技厅支持青海绿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牵头研究完成的“川贝母栽培关键技术与质量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其研究水平在国内尚属领先。
自2007年,青海绿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青海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在我省采集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等6个药典品种和中华贝母、浓蜜贝母等4个珍稀品种,分别在大通牛场和互助林川镇建立川贝母种苗繁育基地23.33公顷及种质资源圃1处,并对川贝母系列的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等品种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及繁育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编写了《川贝母栽培技术规范》。
川贝母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特有道地药材,生长环境特殊,生长缓慢,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鳞茎入药。在我省主要分布于2900-4400米的高原、山地及峡谷地带的森林灌丛中,长期过度采挖,资源严重匮乏。为有效保护野生资源,充分发挥科技成果支撑作用,有力推动川贝母科学种植和有效保护野生资源,我省林业科技部门积极参与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总结和标准宣传工作,规范企业科学种植和规范化生产,对条件成熟和符合标准的企业按一定程序认定标准化示范区等,发挥企业示范带动效益和科技优势,以“企业+科研单位”或“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向适宜种植的贫困山区进行技术推广,为我省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和林业科技助力脱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年产川贝母优质种子可达400公斤、生产鳞茎种苗1.2万公斤,年均吸纳当地务工人数1.68万人次,收入120余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