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青海资讯 > 正文

安置奇迹是怎样铸就的 玉树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纪实

www.xibuxinwen.com.cn(2012-11-02)来源:未知
复制链接关键词:
               青海新闻网讯 经过雨季的洗礼,9月的玉树,天气格外晴朗。灾后重建中的结古镇,塔吊盘旋,机械轰鸣。

  今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各路援建大军正克服着高寒缺氧、施工期短等不利影响,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热忱,抢抓时间,科学重建,不断刷新着玉树速度。玉树灾后重建中的大市政设施建设接近尾声,住房商铺分配及居民撤帐入住新居工作已全面启动。

  玉树地震后,玉树县设立23个集中过渡安置区,共安置受灾群众近2.5万户、达86290人。从东边的新寨到西边的赛马场,从靠北的扎西科到南端的加吉娘,近10万顶过渡帐篷片片相连。

  如今,随着撤帐入住新居工作的全面启动,曾为受灾群众遮挡风雨的帐篷陆续将被温暖坚固的新房所取代。但两年多来,广大基层干部在社情复杂、矛盾繁多的过渡安置区,苦干实干,探索出了一条玉树灾区社会管理的新路子。迄今为止,做到了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火灾事故发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也必将载入玉树重建史册。

  集中安置 安全为首

  占地300多亩的赛马场,密密麻麻扎满了蓝色救灾帐篷,不由地让人担心会发生《三国》中火烧连营的悲剧。在两年多时间的过渡中,那一顶顶帐篷是如何经受住蜡烛、火炉、电线等易燃物质的考验?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进玉树县过渡安置管委会。

  管委会书记马成洪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民政部门在玉树地区共发放各类救灾帐篷达14.6万顶,如此大规模的帐篷安置,世界罕见。两年多来安置区创造出了无重大火灾发生的先例,这是一个奇迹,更是管委会和11个建委会广大基层党员科学管理、无私服务、忘我工作的见证。

  “每到冬季,玉树地区寒冷干燥,居民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开始普遍,这大大增加了火灾的发生几率。为消除隐患,管委会在安置区设立了以辖区派出所、治安联防队、义务消防员和消防大队组成的四级联动综治消防网络化管理体系,并在每个建委会选出12名义务消防员协同7个消防执勤大队实行划区负责制。”在管委员的安置区综治消防网格化管理分布图前,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综治、消防工作的运行体系,对于综治消防工作,管委会发动所有力量,并做到了严防死守。

  在赛马场安置区,记者随机走进才仁当周家的帐篷,看到一具小型的灭火器正挂在帐篷的最显眼处。女主人说:“以前我对消防常识一点也不了解,后来管委会与建委会组织了几次消防演练,看到我们所住的帐篷着火后,2分钟内化成了灰烬,这才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危险。之后义务消防员还上门教我们使用灭火器,还讲了许多安全用电、用火炉的方法。”

  记者了解到,为达到社会治安和消防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管委会与消防大队在健全巡查等各种制度的同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30起,化解群众纠纷508起,检查和整改消防通道堵塞237起,纠正私拉电源956起,纠正大功率取暖设备465起。同时,组织各安置区开展“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等为主题的重建政策宣传及消防疏散、逃生演练现场会12次。全县还投入200万元为安置区家家户户配发了灭火器,并挨家挨户讲解消防知识,手把手教居民使用灭火器,将火患发生的几率降到了最低。

  政策落实 衣食无忧

  家住红卫安置点93岁的格来老人下半身瘫痪,与83岁的旺姆妹妹相依为命。地震发生后,片区工作人员更庆巴松等人为老人搭建帐篷、支好床铺,并送上补助金、口粮、被褥、火炉等生活用品。虽然片区名称几经更改,从最初的片区到管委会再到建委会,可这里的工作人员对辖区的老弱病残及“三无”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从未改变。

  结古镇午后的阳光分外明媚,在更庆巴松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格来家。只见门帘高高挂起,透过光线,格来老人正依着床头诵经。见到更庆巴松与几位陌生的客人到来,立刻捧起双手示意我们进帐篷休息,帐篷内两张床,一个火炉,一角堆放着粮食水等生活必需品。更庆巴松与老人简单的问候后,说明我们的来意,老人开始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称赞建委会干部们对他兄妹俩的关心和照顾。还要求更庆巴松为我们倒茶,并讲讲外面发生的事。整个气氛如同自己的家人到来一样。

  如同格来老人一样,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玉树州及时为受灾群众发放了第一批转移补助金、遇难抚慰金、三孤人员补助金和困难群众生活补助金四金,及第二批生活用具补助金、火炉购置补助金和取暖补助等5金,共计6.94亿元。并发放救灾帐篷14.6万顶,发放口粮1.9万吨,食用油864吨,被褥24万套,毛毯3万条,衣服21万件,火炉2.7万台。为受灾群众转入正常生活,特别是在受灾群众渡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提供了保障。

  紧接着民政部门又发放了每人600元的第三批受灾群众生活补助,合计达1.23亿元。还发放了每人810元的2011年灾区取暖补助共计1.6亿元。一系列党和政府关心支持受灾群众的政策一一落到实处,为的就是让玉树的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正如结古镇代格村的牧民代吉邦扎所说:“地震了,政府给我们送来了吃的、穿的、用的,让我们身在灾区却衣食无忧!这是雪中送炭,这是阳光雨露,这是党和政府对灾区每一位受灾群众的莫大关心与鼓舞,时刻温暖着一颗颗因地震而受伤的心灵。”

  网格管理 精细服务

  2011年6月一场大雨过后,正在管委会值班的索南朋措接到电话,赛马场有10多户人家帐篷进水,请求管委会及时解决。索南朋措立即召集该地区建委会的中心户长和义务防洪员,赶到被淹地点指挥工作人员排水,自己则拿着十字镐开挖水道,将水引向河道。在挖到一家商店门前时,老板因水渠影响到自己生意对他动了手,索南朋措擦去嘴角的鲜血,又默默来到进水的帐篷用脸盆往外排水,同事见他脸部出血还以为是不小心碰的。第二天,在群众的劝说下商店老板特意来到管委会道歉,大家才明白索南朋措为何受伤。

  今年元月20日凌晨,管委会副主任索南扎西接到扎西大同北安置区群众帐篷被水淹的求助电话,他及时赶赴现场,数九寒天里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河水,和居民一起铲冰排水,使10多户受灾群众的财产得到保护。

  这一件件、一桩桩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的举动,赢得了众多群众的信任。正如马成洪书记所说,管委会管的就是受灾群众的吃喝拉撒睡,是保障受灾群众正常生活的服务机构,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解难,就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在管委会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张水电、环卫机构图,上面明确显示着各安置点中心户,供水、供电和环卫的联络员,州县水利、城建、自来水、电力和环卫公司(局)的负责人,各下辖技术人员和抢修人员的信息。如果一地区垃圾点需要清理,中心户告知联络员,联络员就会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及时清理。这种机构流程,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又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在管委会的另一面墙上,悬挂着11幅各建委会过渡安置区的草图,用网格加以区分,上面标注着小到供水点,厕所、垃圾箱的放置点,大到居民的帐篷区,公路、水渠和空地,各建委会详细的信息都能从草图上一一展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正是有了科学的机制和网格化的管理,再加上,服务管理“家长制”,工作分工“定责制”,机构设置“灵活制”,落实工作“条块制”,制度建设“人性制”,综治工作“综合制”等一系列的举措,才在玉树过渡安置区探索出了一条灾区社会管理的新路子,才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才得以让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作者:罗连军)

编辑:西部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