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本名叫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曾经,这里的悬崖峭壁和“天梯”直直戳向脱贫攻坚的痛点。
脱贫有多难,四川就有多拼。在各方努力下,如今“悬崖村”不仅通了4G网络、建了“钢管天梯”,还发展了新的产业。4月中旬,“悬崖村”首个农家乐开业,采取村集体经济部分入股的形式,不仅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还将带动村民的养殖业和蔬菜种植。
这是以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旅发委)党组书记胡斌任组长的调研组见闻之一。4月10日至14日,由省旅发委、省交通厅、省住建厅、省进出口银行、省农行、四川师范大学等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组成的调研组,对攀西经济区旅游扶贫及产业创新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如何通过旅游带动脱贫攻坚,这是胡斌一行的调研目的。
四川“旅游扶贫”的未来在哪?胡斌用三个关键词道破:有格局、可持续、全覆盖。
打造旅游扶贫的“悬崖村”样板
“悬崖村”发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早就经过论证。3月29日,省旅发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悬崖村”旅游扶贫开发项目。此番来到“悬崖村”实地考察,调研组更加坚定旅游扶贫这一方向。
调研组认为,在深挖“天梯”精神、农耕世外桃源文化和老彝区文化的基础上,“悬崖村”要建立旅游开发与贫困群众利益相联结的机制,注重老百姓致富增收模式与企业营利模式充分融合,促进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全覆盖”,获得旅游收益“可持续化”,实现稳定脱贫。
除了“全覆盖”和“可持续”,“有格局”也成为“悬崖村”旅游开发的一个必要元素。调研组认为,“悬崖村”具有独特的山地风貌、特殊的区位、文化和民族条件,在规划建设上应最大限度放宽视野,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的“大格局”中、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思考和定位。
获悉,目前昭觉县已经与成都天友旅游集团签订旅游开发协议,拟投资3亿元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未来的“悬崖村”将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为一体的体育旅游特色小镇。
以“悬崖村”为例,省旅发委将打造“旅游扶贫”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大小凉山彝区旅游扶贫工作。
省住建厅则将扎实推进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和彝家新寨建设工作,动用全省建设系统技术力量给予凉山州最强技术支援,为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而努力。
将“旅游+”在攀西经济区进行到底
调研组一行了解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像这样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带动经济发展的,“悬崖村”仅是攀西经济区的一个缩影。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攀西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在四川省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中,攀西经济区被定位为“全国知名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并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主导作用,要做到整合无极限、创意无极限、挖掘无极限、发展无极限。”胡斌认为,攀西经济区应在环境风貌打造、规划策划、对外营销、品牌创建、大数据应用、新业态等方面做出亮点和特点。将全时空、全维度的旅游开发进行到底;要将创新发展进行到底;将市场化进行到底;将“旅游+”和“+旅游”进行到底。
对此,攀西经济区有底气,并且一直在努力。2016年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攀枝花市整合《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规划》《攀枝花市旅游总体规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攀枝花市全域旅游规划》。同时开展大黑山、米易梯田、二滩山水等旅游景区以及度假酒店、旅游集镇的招商引资,为康养阳光旅游体系打造扎下根基。2017年伊始,凉山州也启动了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力争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打造“大凉山”全域旅游度假品牌。
记者了解到,省交通厅将助力攀西经济区构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形成集铁路、公路、水运、航运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融入外部交通大循环,建成川滇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走廊,连接珠三角、北部湾地区,打通西南出海大通道,让攀西经济区真正做到“走出去、请进来”。
对此,调研组一行表示,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一如既往在政策扶持、旅游营销、人才培训、旅游品牌创建等方面支持攀西经济区,切实加快推进攀西经济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