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四川・和谐之美系列报道之三
和谐之美:多民族文化大融合催生和谐四川
西部新闻网讯 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能够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一根绳索、一条纽带、一种信仰。四川是多民族的大省,是“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在四川,多民族聚居下的文化大融合更是为和谐四川奠定了文化基础。
彝海终年碧波粼粼,清澈如镜。在这里,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部队刘伯承司令、聂荣臻政委与彝族果基家首领小叶丹相见,以水代酒,歃血明誓结为兄弟,使大队顺利通过百里彝区。
“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功地运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光辉典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阿坝另一个古老的民族也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下,战胜灾难,续写辉煌。
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整个羌族的人文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亦遭重创。
震后仅过了半年,羌族文化保护就列入了国家行动之中。
2008年11月14日,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授牌,确定四川的茂县、汶川等羌族主要聚居区,以及陕西等部分相关地区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四川之美,美在山水、美在文化、美在风情,美在独特的彝族美韵、神秘的藏族习俗、古老的羌族文化,美在平淡中的奋进、闲适中的坚强、危难中的崛起、繁华中的守望。
在四川的西部,以茶为代表的汉地文化和以马为代表的藏族文化共同缔造了“茶马古道”。藏族喝酥油茶、吃糌粑等习俗对四川文化的多样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藏茶、藏族手工艺品等也在四川藏区旅游兴盛的同时,进入汉族的千家万户。
由于藏汉文化在生活上的融合,藏汉民族通婚已不足为奇,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文化结构,有效地促进了两地的共同繁衍和富裕。
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流浪到可以在阳光房里喝奶茶诵经文的定居生活,从一代代无奈忍受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到求医而得治,从放牛娃、养羊倌到大城市里的职业学校学生,四川藏区自2009年实施三大民生工程以来,当地藏族民众居住、医疗、教育状况正渐渐改变。
今年以来,四川首次启动实施“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12月5日,四川省又部署明年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工作。强调要抓紧谋划和细化2014年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确定明年的具体目标、项目安排和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