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云南河口,在滨河路边境“文化长廊”上跳交谊舞的居民
云南省河口县有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以下简称“文化长廊”)的项目,这个2011年2月完工的项目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总投资额为2.7亿元。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
按照河口县官方的回应,这个坐落在中越边境红河河堤上,被设计为商业、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建筑景观带,因“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景观,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因涉及国境界河,项目曾遭多名当地官员反对,但它“经过政府特批”排难而上,建成后又很快决定拆除。
“文化景观长廊”
河口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最繁华的县城。这个边陲小城,与越南老街省隔红河相望,是国家一级口岸。从地势上看,河口县几乎被山峰和红河包围。“想拓展新城区,就得劈山。”河口官员如是说。
2010年年初,一份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商业项目,被写入红河发改委一号备案中。它的项目用地,正好位于中方界河的河堤上。
和其他开发项目相比,这个由河口山水房地产公司负责运作的项目,显得有些特殊,“政府特批”的字样反复出现在该公司的营销文案和河口当地的宣传报道里。
在当年的官方语境中,“文化长廊”的主要作用是扩充城市空间,靓化河岸。“经多方征询意见和论证后启动。”但据当地官方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事实上“文化长廊”项目刚一提出,便遭到多名当地官员的反对。“主要是担心会不会引起国际纠纷。”知情人士回忆。
尽管有反对声,在知情人士所言的“当地主要领导”力主下,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报备、审批。资料显示,该项目的土地使用类型为挂牌出让。2009年11月开建的“文化长廊”工程,历时1年零4个月竣工,总长度为1053米,总用地面积16678.7平方米,共有商业用房150套,总投资额为2.7亿元。
一名当地官员告诉早报记者,在项目规划的过程中,确有协调越南方面的举动。
“报备、审批方面有些瑕疵。有些程序是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步补办的。”该名官员称。
这里有大约40家餐饮店,10余家酒吧,15家商贸公司、旅行社和大量的家具店。按照欧式风格打造的这些商铺,全部是两层设计,安全使用年限为40年。从边检口岸向河口县政府方向的滨河路上,夹着少量的纳凉场所和文化广场,150间商铺一字排开。
在建成后,这个被设计为“商业、文化、旅游观光的一体建筑景观带”,曾由当地媒体不吝美誉地反复宣传,甚至被冠以“边境明珠”等多个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