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云南资讯 > 正文

云南山区孩子的“中国梦”

www.xibuxinwen.com(2015-06-23)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杨阳)在我的常识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个年级都齐全的小学,才能叫“完全小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共和镇柳丰完小却只有学前班、二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共4个班,到了今年9月开学季,将分别升为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这是隔年招生所致;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办学条件所致,即生源有限、师资有限和住宿条件有限。拿柳丰完小来说,全校仅62个学生,仅6位老师,有31个学生寄宿,每张双层单人床睡4个孩子。611日至12日,我随拜耳志愿者来到这所特殊的完小。

 

                           柳丰村地处山区,一间间土坯瓦房掩映在树丛间
 
                                          柳丰完小校门。

 

  从“条件最差”跃升为“条件最好”

  正是初夏季节,汽车在丘陵地带蜿蜒爬坡。坡下是长势喜人的烟叶。大片绿色间,偶尔夹杂一两间黄色的土坯瓦房,和一两个身背背篓、头戴草帽的农民。辛苦劳作一年,他们大约可换得2000多元的人均年收入。

  汽车顶到马路尽头。车门挨着一间猪圈,两头面颊清瘦的猪把嘴巴拱出栅栏,哼哼唧唧往外张望。据说它们是旁边一家村民养的。绕过猪圈走几步,就是柳丰完小的校门。

  孩子们打扮得很喜气,穿上了火把节和彝族年才会穿的节日盛装。这两天对于他们可不相当于节日么——这所从来没有人支教过、很少有陌生人出现的学校将迎来一群志愿者叔叔和阿姨,新落成的宿舍楼也将举行剪彩典礼。

  校长孟绍成今年40岁,长得黝黑。从楚雄州大姚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已在山村教了整20年书。当他两年前从别的学校调来柳丰完小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孩子们在光线昏暗的危房里上课,更别提宿舍楼了,住在四五公里之外的孩子们,天蒙蒙亮就得往学校赶,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柳丰完小当时是全镇公认的办学条件最差的小学。

  孟校长压根想不到,“条件最差”竟也为柳丰完小赢来发展契机。两年间,学校获得教育资金的重点扶持,并吸引了民间慈善的关注,一跃成为全镇条件最好的村小。由政府出资,前年和去年分别盖起了新食堂和一栋三层的新教学楼。由政府和拜耳滇虹药业集团各出资30万元,今年又建起一栋两层新宿舍楼和楼外一处新厕所。拜耳再拿出32万元,用于学校软件建设。

  柳丰完小现在所具备的办学设施,尽管在很多“城里人”看来不以为然,却让周边村庄的孩子们羡慕不已。共和镇天台中心小学校长李金华介绍,中心小学下辖的11所完小中,像柳丰完小一样隔年招生的共有3所。规模小的村小条件相对简陋。寄希望于民间慈善来解决问题,终归不是一条常规路径。

 

                          这里的山山水水赋予孩子们艺术的灵性。

 

  走读生羡慕寄宿生

  11日夜里的大雨一直下到凌晨。128时刚过,当志愿者们来到新宿舍楼前,发现楼前平地上,变戏法一样铺着一层翠绿的松针,散发出阵阵清香。在当地,地上铺松针是很隆重的礼节,相当于红地毯。前一天,老师带着孩子们去了附近的山丘,那里有很多松树,摘下松针扔进背篓,不一会儿就满满一篓。村民们世代和松树友好共处——松树的再生能力很强,芽节上源源不断长出新的松针;松针铺地三四天之后渐渐变黄,变黄的松针可以当燃料,也可用来铺猪圈;和着猪粪的松针,可以回田当肥料。

  8:30,升旗仪式开始。国歌声响起,在4个孩子——两位升旗手、两位护旗手——的护卫下,在老师、学生、志愿者们的仰望中,一面五星红旗迎着晨风猎猎招展。接下来是新宿舍楼剪彩仪式。俊俏的小姑娘们托着花球和剪刀,像模像样当起礼仪小姐。随着花球间的红色缎带飘落,人群中爆发出掌声和欢笑声。

  按孟绍成校长的设想,新落成的宿舍楼要赶在暑假之前就投入使用。新宿舍楼共有8间宿舍,比起目前教学楼腾出来的一男一女两间宿舍,数量上多出3倍。“孩子们住得太挤了,等搬到新楼以后,每个孩子就能拥有单独的铺位了。”

  五年级的普明芝带我去看她现在的宿舍。狭窄的房间里,满满当当塞下5张双层床,总共10个铺位,住着17名女生。她的姐姐两年前刚从这里毕业,去了镇里的中学。在此之前,普明芝一直和姐姐公用一个铺位。隔壁是男生宿舍,摆着4张双层床,8张铺位睡14名男生。

  除了拥挤,住宿还有种种不便。食堂仅有的热水是供饮用的,湿热的天气里,孩子们没法洗头洗澡,每周三和每周五放学之后,学校就让他们回家搞卫生。

  按相关政策规定,家住学校3公里之外的学生才能寄宿,柳丰完小达到这一寄宿要求的孩子百分百入住学校。不用交一分钱,不用来回赶路,吃得好,寄宿生的这些“好处”让走读生们煞是眼红。

  走读生们总要起个大早,饥肠辘辘,连走带跑来到学校,和寄宿生们一起吃“营养早餐”,包含鸡蛋,牛奶或豆浆。但三菜一汤的午饭和晚饭,就只有寄宿生才可以享用,每周还能吃三次肉,这可是走读生们很难达到的伙食标准。

  为了尽量增加孩子们的营养,柳丰完小不仅将每个寄宿生每个月100元的伙食补贴用足,还垦地种菜,在操场一角养猪。每个学期养两头,学期末屠宰,并制成腊肉,可以吃上半年。

                                    柳丰完小女生宿舍

 

                             孩子在新落成的宿舍楼前举行升旗仪式。

 

  孩子们的亲情模式

  小小年纪就寄宿,会不会不适应?“不会。”孟校长回答得很干脆,“他们的父母大都上外面打工了,爷爷奶奶体力差,一日三餐不如学校照顾得周到,祖孙之间共同语言不多,不如在学校热闹。”

  我问孩子们:“爸爸妈妈两人都在外面打工的举手。”有好几个孩子举手。“爸爸或者妈妈、其中一个在外面打工的举手。”大部分孩子举了手。“爸爸妈妈都在家的举手。”只有二年级的黑佳艳举手。

  黑佳艳是寄宿生。与别的孩子逢年过节才能看到爸爸妈妈不同,她每周三和每周五从学校回家,都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我蹲下身,把前一天在楚雄夜市买的小手镯送给她,给她戴上。迎着她喜悦的目光,我问:“你爸爸妈妈都在家,那么你们家的钱会不会比别人家少呢?”“嗯。”“别人家住什么样的房子?你们家住什么样的房子?”她答:“别人家盖了楼,我们家还是矮房子。”“我觉得啊,用钱能买来的东西都不值钱,钱买不来的东西,才是最值钱的。比如,亲情是最值钱的,你有爸爸妈妈陪着,你的童年就会比别人更幸福。再比如,当你学到更多知识,以后更有出息,你就是精神上的富翁。”她很认真地点点头。

  由于留守孩子大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祖孙之间的感情往往很深。学校的黑板报上张贴着孩子们的优秀作文,其中一篇是五年级学生柳云鹏写的《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孙子’,依稀记得您总是这么叫我。‘不嘛,我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我总是这样回应您,然后,与您一起笑。但是这景象已经成为永远的回忆。想到这儿,我的嘴角便会扬起笑意,心中却有无尽的忧伤……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了。在您去世后的这些日子里,我已经会坚强了……爷爷,请您来看看我,哪怕,只是在梦中……”柳云鹏的爷爷是一年前突然“走”的,那天,爷爷奶奶拌嘴,爷爷一时想不开吃了药。柳云鹏的爸爸妈妈原本一起在浙江打工,爷爷去世后,妈妈就回到柳丰村,和奶奶一起照顾柳云斌、柳云鹏兄弟。父母对兄弟俩的要求是“凡事尽力就行”。刘云鹏品学兼优,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