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记者张龙 刘国盛)长期以来,因受资金、政策等多种因素困扰,云南省环保系统在解决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监管能力滞后、装备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保障条件不足、人才队伍现状与职能任务不相适应等问题上,一直困难重重、步履蹒跚。
近年来,云南省将加强环境能力标准化建设作为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不断挖潜创新,用好专项资金,拓展投入渠道,健全五大体系,确保全省环境监管能力持续增强。
■弥补历史欠账
□建设五大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云南省已建成以省监测中心站为中心、16个州(市)监测站为骨架、115个县级监测站为支撑的全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站有83个。
但因历史欠账太多,云南省环境监测整体能力仍较薄弱,业务用房缺口达75%,仪器设备缺口达60%,环境监测自动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乃至西部省区的水平,难以满足环境监管需要。
自2012年开始,云南省环保厅抓住国家开展能力建设的有利时机,从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工作制度、指挥系统以及硬件装备等方面开展工作,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能力、环境监察能力、核与辐射能力、水生生物观测能力、重金属监测能力等五大体系为重点,共投入2889.54万元,为45个州(县)级监测站、5个辐射环境监督站、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昆明市监测中心等部门采购环保专业设备、设施。
按照《全国监测站建设标准》的要求,云南省环保厅组织精干队伍,对中央减排专项资金支持的12个县能力建设逐一抓好落实。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大型设备经专家组论证后,优先考虑国产品牌。中小型设备在国产品牌优先的前提下,对一批技术过硬、质量可靠、售后有保障的设备,做到“质为先、慎用钱”,使一大批物美价廉的设备进入基层环保部门。
在此次能力建设中,云南省为17个县级监测站配备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结合原子荧光光度计使用,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2013年8~9月,云南省环保厅按政府采购程序,组成验收组对2012年度能力建设进行了考核验收。验收组认为,此次能力建设工作认识到位、定位准确、有创新、效果好,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构建了全省环保系统能力建设新模式,在探索能力建设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用活转移支付资金
□监测能力跨上新台阶
云南省在推进五大体系能力建设中,始终把加强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省财政、环保部门积极配合,突破专项资金有限的难题。
按照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保障基本、分步实施、标准配置与填平补齐相结合、省级扶持与分级负担相结合、目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云南省环保厅制定了《云南省2013年~2015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拟建设内容包括将1个省级站、16个州(市)站以及97个县级站的仪器设备填平补齐、完成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等,预计共需资金2.6亿元。
建设方案完成后,云南全省现有的132个环境监测站将基本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全省16个州(市)府所在城市将全面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能力建设,大部分监测站还将具备专项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全面具备覆盖全省地域范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酸雨、噪声等环境质量监测及重点监控污染源监测工作能力,并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测应急系统和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2013年,云南省共投入6135万元用于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除安排798万元补助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能力建设、735万元支持15个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填平补齐外,省级财政还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中安排资金4600万元,全部用于补助44个县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为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找到了新途径。
2012年至今,云南省已完成了16个州(市)共计45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新标准能力建设,支持了57个监测站环境监测监察业务用房建设和40个监测站仪器设备填平补齐,极大地提升了全省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管理
□政府投入成考核硬指标
近几年,云南省通过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监督联动机制等各项能力建设管理基础制度,使能力建设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据了解,自2012年起,云南省环保厅、财政厅联合开展了对全省129个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并开创性地把地方政府投入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监管能力的职责。
现在,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仅成为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和实际行动,也是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极为关注的重点内容。
记者近日翻看云南省环保厅已办结的一份省政协委员《关于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的提案》,其中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监察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地确定人员编制,加强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监察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教育,加大省级财政对落后贫困区基层环保的设备投入等3条建议。
目前,云南省环保厅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和云南省政府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更多支持,探索不同地域特点、经济水平和产业布局下的能力标准化建设,采取试点引路、分步分级、循序渐进的措施,不断夯实全省环境能力标准化建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