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为快
□张敬伟
近日,知情人士透露,成都理工大学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给武书连汇款数万元,此后,该校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次上升,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此后又逐渐下降至2009年的103名。(5月5日人民日报)
武书连组织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每年都引发公众的质疑。事实上,这个“排行榜”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炒作价值。因此,这样的“排行榜”被曝出“潜伏”的猫腻一点都不奇怪,反而是件好事,警醒中国的大学回归学术本业,也使公众不再迷信人为制造的虚假“排行榜”。
从成都理工大学高低不同的“排位”看,武书连确乎存在着难以解释的悬疑,也使其标榜公平的“三不主义”黯然失色。只要武书连收了成都理工大学的“学术报告费”,该校的排名就靠前。这个简单的逻辑推理,起码证明了武书连“排行榜”为金钱所左右的基本事实。而成都理工大学曝出的所谓“有很多学校付费比成都理工更多,你们更应该去那些学校采访”,更是揭示了“赞助”式排名乃是系统内通行的潜规则。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说得好,“所有这些排名机构,没有任何一家向学校要过数据,数据来源我认为至少是不完整的”。这说明,大学校长们对于此类排行榜的客观性早就心知肚明,可是为何不早站出来将此类排行榜揭个“底朝天”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诘问。在我看来,如果将各个大学拟人化,各个大学也都充满了“人”性的弱点——名校瞧不起此类排行榜,但也不愿意去揭穿。毕竟,所有的排行榜对前50位的全国重点大学的排名都是不敢造次的,自然也不敢去以“潜规则”拉赞助。在此情势下,重点大学们自然乐得排行榜为自己做免费广告;一般的地方院校,有自知之明,况且经费有限,也不会去找武书连们去“潜规则”;只有那些处于中游的高校,渴望一流名校的名头,才会对排名感兴趣,从而成为排行榜“潜规则”的主要对象。
《中国大学排行榜》的沉沦,让国人思考,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大学排行榜?因为“排行榜”本身就深深地烙着应试教育的印痕。而真正的大学,是素质教育和涵养学术智慧的地方,是不能以大小、级别、人数、规模论英雄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北大、清华当然属于一流名校,但是在培养一流技工方面,恐怕还不如一般的技校。这说明,“大学排行榜”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即使排出了甲乙丙丁,也难得出优劣高下的评判。遗憾的是,包括武书连版在内的“大学排行榜”明摆着是以名次论英雄,而且就是要在社会上制造出这样的江湖氛围,误导公众。更讽刺的是这样的排行榜真正搔到了各高校的痒处。也正因为如此,武书连才可能和有志于“排名靠前”的大学一拍即合,达成利益置换的潜规则。(责任编辑:丁超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