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坚持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政府创优,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对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让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摘自《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陕西创新创业大赛上的机器人表演。
■推动科技创新从“论文—论文”循环变为“市场—论文—市场”循环;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成科技创新的特区,与科研院所在创新港深化合作,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共同把积累的科技实力转化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
■要在国际大环境、全国大格局中把握发展战略机遇;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既要担当国家使命,也要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基础研究布局;集中我省优势科研力量,全力推进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围绕国家重点战略和陕西发展需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加速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十三五”收官之年,陕西科技亮点纷呈——
2020年,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8.39%,排名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97%,位居全国第4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
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共计584.5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8%,研发投入强度达2.27%,创10年来新高。
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1200亿元的目标任务,稳居全国前列。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100家,较上年增长40%以上;科创板企业上市数量居西部首位。
……
回望“十三五”,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创新资源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是科教大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十四五”开局之年,陕西如何发挥好创新资源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实现从科技大省到科技强省?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了省科技管理部门、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
陕西省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止“痛点”疏“堵点”
让机制创新不断深入
提升创新能力,如何破解学科壁垒?西安交通大学创新一招“先手棋”,学科要交叉,队伍先交叉:35家教学科研单位的30名副职干部交叉兼职工作,从顶层设计出发,探索破局学科交叉困境的方法。
“通过医工学科交叉,我们将着力解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的更多现实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从‘论文—论文’循环变为‘市场—论文—市场’循环!”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裴丹丹表示。在此次队伍交叉改革中,她兼任机械学院副院长。
类似的旨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的探索改革在陕西高校、科研单位大胆进行着。长期以来,陕西聚焦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促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2020年,陕西出台《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紧扣各类创新主体及广大科研人员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破解的堵点难点,推出9个方面共38条政策,为科研松绑,为创新赋能。
与此同时,我省通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和大学科技园等开放联合型创新平台,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1月22日,一场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座谈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我们将通过汇聚‘政产学研用金’资源,真正将创新港打造成科技创新的特区,与科研院所在创新港深化合作,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共同把积累的科技实力转化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
机制创新还将不断深入。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强根基补短板
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在这场影响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由陕西医疗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设备、人体温度筛查红外热像仪等一批科研成果在世界各地抗击疫情中发挥着作用。
陕西科技力量的背后,是陕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
基础科学研究周期长、投入大、产出慢,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稳定增加省级财政对基础科学研究支持力度的同时,陕西通过和企业设立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等形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力度。
人才是创新中最核心的因素。陕西积极探索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改革创新评价方式,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机制,激发人才活力,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高质量的创新成果需要高质量的创新平台。陕西不断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技术优势领域和产业创新需求实际,筹建、部署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和不断优化的应用研究体系,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原标题:《陕西如何从科技大省到科技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