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搅 团
作者 文杰
作者 文杰
搅动千军万马,
包容江河湖海。
气吞酸甘甜辣,
流传山南地北。
呼来亲朋好友,
尝遍油盐酱醋。
打出日月乾坤,
吃到满面春光。
我喜欢吃搅团,尤其喜欢吃老家的搅团,现在,更喜欢吃自己打的搅团。
长安县的搅团与之西安其他地方的搅团别有一番风味,长安的搅团只有两种口味,一是浆水汁,二是醋水汁,其他演变了的如会搅团,如凉拌搅团,如西红柿汁的等等。再没有其他口味,现在的长安家娃搅团,李记搅团都是为了迎合西安市民口味变异了的长安搅团。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长安县,那是一个全国通用的年代,长安县委卜书记,三六播带,九伏玉米,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确切的说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引进的一种种植方法,为了让长安县的农民高产增收,那些年,好书记,好领导,好心肠,后来,县长张家谋,为了长安氮肥厂(点火开车),长安农村广播电视台实况录音播报,各村纸喇叭广播,听着很激动,因为,玉米是高产作物,农民,希望高产,希望有粮食吃希望能吃饱。
再说搅团,那是关中农村人如果需要我辈农村人希望的,也是当时能够到的美食之一,搅团有荤有素,有辣子多有辣子少,有菜多菜少,有油多油少,穷富各家,均有不同。
长安搅团打法:
一是准备食材:包谷面,辣子面,韭菜(我老家吃法),葱、姜、祘,各种调料;瓶瓶罐罐,盆盆碗碗,摆上一大滩。先说吃浆水,浆水搅团那是一种吃法,那是一种我们我们农村人当时那个年代可怜的农村人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一种很传统的吃法,吃完涨肚子,农村叫哄上坡,两泡尿就尿完了。男人很少吃,男同志要出力干重活,老家的女人们说,“包谷面打搅团,爱儿不如爱老汉,爱了老汉好使唤”要把好吃的留给壮劳力吃。现在城市的人,一般不吃,不会也不想吃什么浆水的。
二就是打搅团,打搅团是一件很累的活,那时候得农村娶媳妇,看媳妇要看三样,一是钩子大,钩子大能生娃;二是劳力美,五大三粗能干活,;三是能织布能纺线能桨能洗能缝补能烙锅盔能打搅团。关键还是要打搅团,粗粮细作,这其中还有看这个女娃会不会过日子。
各种准备工作就绪,就可以开始 打搅团,支上锅,加热,锅底抹上油,要均匀的抹,防止粘锅,烧热添上适量水,让锅烧着,等水烧开,和面水,面(可以是包谷面加少量麦面)和水按一定比例,放少许碱面,这样打出来的搅团更光滑更细腻,待水烧开了,关小火,倒入面水,边倒边搅,可以勺搅,可以杆杖搅,待搅匀变色,开大火,烧开咕嘟了,关小火,开始蒴面,蒴包谷面,再搅匀,大火烧开,如此视稀稠,可以两到三次,然后盖上锅盖,盖严实了,中火烧15-20分钟,整个加热过程只有要揭开锅盖,就要搅上几搅,反复反复直至出锅。农村人常说,搅团好不好,搅上够360搅,好搅团是搅出来的。
再说吃搅团,我吃过长安的搅团,吃过长安西片的,长安西片的搅团,与东片与关中其他地方的做法还有很多不一样,吃过长安县西片的哨子面,吃过长安县东片的哨子面,其实陕西的哨子面,分东南西北,各有味道,各有吃法,各有千秋,总也离不开关中那一道家乡的味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是家乡的味道,我们五星东大沣峪口,户县秦镇那一带的口味:盐重醋酸辣子多,味淡了不香;搅团要现打现吃,煎火、烫嘴,吸溜吸溜一碗就下去了;吃的时候要夹一块,筷子在碗里转一转,均匀的蘸上汁汁,吃完搅团,要汤清饭净;有喜欢喝汤的,有不喜欢喝汤的,喜欢喝汤的喝完重调,喝汤也是一种享受,那汤味真香,不喜欢喝汤的吃完搅团,可以加饭、加汤,加油盐酱醋调至和前一碗接近的口味继续吃……
记得那是九十年代初,我们几个老同学约在一起,想吃搅团,由我做东,在我家,那是时的房子都不大挤了一屋子的,我用大高压锅打了两锅,碑林区教育局的一个同学,现在在某小学当校长,我俩比着吃,结果每人吃了六碗。还有一次,不止一次,喝完酒,想吃搅团,然后一吆喝,换地方,打搅团,吃搅团也是常有的事。
打搅团,打的是回忆;吃搅团,吃的是过去的味道,吃的是那时候感觉,所以我爱打搅团,也吃搅团,爱吃自己做的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