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国两会期间,在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传承传统文化”、“提振文化自信”等话题,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提振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瞩目成就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底气。陕西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高地、实施文化先导上占有先机且责无旁贷。陕西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增强文化自觉?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对此提出独到见解,认为陕西提振文化自信要实现“三个转化”。
陕西在文化自信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一个省、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当然首先要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因为我们有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有活跃的现代文化资源,这是一个前提。但是,资源优势绝对不是文化自觉本身,说秦岭是我们的生态资源优势,秦岭可以孕育出有文化自信的人,也可以孕育出没有文化自信的人,因为那是客观存在,不是精神,文化自信是文化心态,不是资源,这二者我们不要混淆。一说文化自觉就是周秦汉唐,这都是文化资源,它不是文化自觉,自觉是对资源的开发。陕西树立文化自觉,应该有“三个转化”。
把资源的自信转化为文化的自信
比如秦岭文化,在地球第一次造山运动之间,欧洲亚洲同时出现了秦岭跟阿尔卑斯山,秦岭养育了中国文化,但是秦岭孕育过汉唐,秦岭也孕育过明清,所以秦岭并不构成、并不直接等同于陕西的文化自信。要把资源自信转化为文化自信,就要把资源自信转化为品牌自信,要投入人的劳动,要建设秦岭、打造秦岭,使得秦岭具有世界知名度,使得世界人民认可秦岭。这些年我们正在打造秦岭,四年前我提出秦岭是中国的“四库全书”,秦岭是中国的水库、绿库、历史库、文化库。秦岭“四库全书”这个文章如果做得好,秦岭就有故事了,可以把资源自信转化为文化自信。
秦岭是一种资源优势,因此我们对秦岭充满了资源自信,但是要把资源自信转化为文化自信,这就要有行动,要有投入。一定要把资源的自觉转化为品牌自觉,要投入、要建设、要打造它,要向世界营销它。
把历史的文化自觉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自觉
眼下,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历史的文化自觉,唐代的开放,秦代的统一建设,这些自觉绝对是我们的营养。为什么我们要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什么要用复兴,也可以用振兴,为什么不用振兴?我个人认为,振兴暗含着复兴,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梦,那个梦当然就是汉唐,复兴就是要有一个标志,要像汉唐那样影响世界。如果我们只是客观地、原始地、朴素地来转叙历史的文化自觉,这是不够的,一定要把这个变成现实的文化自觉。我们要认真研究周秦汉唐每一个朝代以及这四个朝代组合到一起给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到底提供了什么,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维?这样的梳理和总结不能够是学院派,要给青少年讲课,要给广大市民普及,所以必须要有通俗的课程,讲周秦汉唐给我们提供哪些思维、哪些营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说我们阿房宫要重建的时候有一个批示,让我们读一读《阿房宫赋》,那就是要把历史的自觉转化为现实的自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灭秦的是秦自己。后来我在丝路上写,伊朗跟我们秦始皇做比较,实际上灭秦者不是秦二世,是秦始皇自己,他在活着的时候就把秦朝掏空了,胡亥就是个替罪羊,大流士也是,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横跨欧洲、非洲大国家,把印度打得缩到孟加拉国去了,结果大流士三世就灭亡了,不能怪这个三世,就怪这个爷爷,你把后代都透支完了。
把少数人的文化自觉大面积转化为民众的文化自觉
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真正地落到老百姓中间,这个文化自觉才能够变成社会行为。怎样把干部层、社会组织者层面和社会文化人层面的文化自觉尽快、有效地转化为民众的、老百姓的街谈巷议,转化为每个院落里面居委会老大娘的自觉,这很重要,因为唯有如此才意味着自觉落地。我们既要有精英观点,要有尖端的、探索性的思考,更要有普及性的、适合大众口味的文化自觉宣传教育。怎么用大众喜欢的语言来把文化自觉说清楚,这是很重要的。文化自觉的问题不但进入文化界、进入讲堂、进入网站,还要进入微信,而且要变成段子、变成笑话、变成调侃,使得精英层面的文化自觉向大众层面转化,这样文化自觉才落地了。
另外,文化自觉要有几个区分。第一,自觉绝不是自闭。陕西人有的时候有点自闭,自觉转化为自闭就是落后的开始,也就是不自觉的开始。第二,应该处理好自觉跟自省的关系。自觉我有信心,不等于视而不见自己的弱点,越自觉的人越有自我反思的精神。第三,自觉与自夸的关系。自觉跟自夸不是一回事。不以成败论自觉,失败者可能比成功者更自觉,历史上很多失败者、受难者都是自觉者。所以,我们要处理好自觉跟自闭的关系,自觉跟自省的关系,自觉跟自夸的关系。而且我们文化自觉的宣传学习可以再深入一些,不要把文化自觉的学习变成春风拂面挠痒痒,要变成有点疼的,触动一些热点、焦点,这样大家可能会感兴趣。(作者系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