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名人 > 文化名人 > 正文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丝三7:立陶宛---力与美

www.xibuxinwen.com(2017-09-28)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文/肖云儒)万里行车队分为两部分,一个由各卫视台记者组成的采访先遣组,在胡瑜涛总监带领下,凌晨五点前,提前四小时从里加出发,赶上午10点多赶到维尔纽斯,采访中国驻立陶宛大使。我和其他媒体的同志由杨文萌团长带领,下午三点多到达。放下行李便步行古城,采访百姓生活、市井风情。
  我对立陶宛并不了解。但在片段的接触中,有三个主题词让我感知了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国家,那就是:力、美、梦,或者说力量、美丽、信仰。主要表现为体育、艺术、宗教。
  
  维尔纽斯人美,风光美,城市美,艺术美。夕阳下的维尔纽斯古城,向你展示了目不睱给的北欧古代建筑群和当街市生活风情,古建筑和坡、树、湖那种妙不可言的、一步一景的组合,告诉你它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多么名至实归。
  这次出发之前,我在陕西举办的丝路国际艺术节上看了两场立陶宛的演出,一场是爵士岛合唱团的无伴奏人声合唱,一场是立陶宛艺术家的四人器乐音乐会。多次掠过全场的掌声和叫好声,表明他们的艺术和相隔万里的古长安有着怎样如膠似漆的感应。
  爵士岛合唱团以原生的音色和柔美的和声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少男少女们将自己青春生命注入传统民谣和古典乐曲,使这些曲子鲜活起来,显示出一种现代感和青春感,也显示出含纳在乐曲中的异域的陌生和微妙。
  无伴奏合唱主打的是人声,它将人声而不是乐声的审美潜力发挥到了极致。我们所习惯的声乐,一开唱就要和文字语言粘连在一起,要与歌词不拆伴、不剥离。这时候,生命感悟反倒会退居语言思维之后,成为乐曲第二位的内容。第一位的是词而不是曲。听者首先要听的是你歌里说了些什么,而不是听你的曲子能让人感悟到什么。其实,这未必符合音乐的初衷。理性与感性生命只构成音乐内容一个方面的要素,灵性生命的咏叹、宣泄才是音乐(包括声乐)最主要的功能。立陶宛无伴奏合唱团,将声乐和歌词作了大幅度剝离,不借助文字而直接用人的声音去表达各种旋律之美、和声之美、情绪之美,真个是另一番风景。
  除了关注音乐旋律线性的发展,他们还尤其注意将和声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用不同的协和音阶作同步、同瞬的混搭,给听众营造出一个立体的音乐环境和氛围。这种虚拟的空间效果,让你沉浸其中而难以自拔。
  
  他们的舞台表演特别朴素,不化妆,不滥用灯光,重在和观众朋友似的沟通。这尤其给人以启发。舞台本不是神圣的隔档,也不应该是金碧辉煌的作秀,它是人与人家常的审美交流。我们其实应该重新审视当下那种从内容到形式都远离百姓日常生活的舞台艺术观。在这个国家艺术的深处,潜藏着极有活力的文化感,真是不可小觑。在他们的音乐背后,显示了一种民族整体素质。
  波罗的海三国的男人女人一个个高大而美丽,平均身高给人感觉不会低于一米八。他们人高马大地从你面前走过,会带起一阵风,让我这小个子顿生自卑。怪不得立陶宛的篮球和一些体育竞技项目闻名于世,篮球还得过世界冠军。我一度热衷于在电视上追踪他们的赛事。立陶宛队队员尺寸大一号,技术娴熟,配合默契。打起球来有一股劲,或者说有一股狠劲,说确切应该是一股狼性。我很奇怪这个不大点的国家,怎么会有这种狠劲和狼性。
  
  接触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竟然是从立陶宛语“维尔卡斯”(狼)一词演变而来的。相传14世纪时立陶宛大公来到这里狩猎,梦见一只铁狼在山岗上嗥叫。祭司说这个梦是吉兆,在此地筑城,必将名扬天下。大公于是在狩猎地的山岗上修筑了维尔纽斯城堡。传说当然是传说,它只解释文化人格的渊源,不负责考证历史事实。历史的记载是,公元前这里就已经有人定居,维尔纽斯城可能是因为维尔尼亚河流经而得名。
  
  一座城市最早的传说跟狼、也就是跟狠联系在一起,暗传了它的民族性格。若从这个狠字,或狠字头上再加一点的狼字深掘开去,你就能理解这个民族最深层的文化了。
  四、五百年来立陶宛一直被波兰、俄国、法国拿破仑和德国法西斯轮番佔领和瓜分。短短几百年中,这个小国多次易主,多次像商品一样在几大强国之间易手。我们能想见立陶宛民族那种独立的人格受到了多么严重的摧残。波兰统治时代,甚至不准他们在公众场合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并大量从波兰移民入境,致使立陶宛族在自己的家园反而成为只占百分之几的少数民族!
  
  1989年,苏联解体前不久的8月23日,三个波罗的海国家有200万人组成横穿三国直达维尔纽斯的人链,要求从前苏联独立出来。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波海三国的独立终于成为事实。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被瓜分的历史往往会产生另一面的意外效能。这就是打破了单一民族内封性的文化心理结构,逐步形成对异质文化开放性的容受能力,从而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这使得波罗的海地区三国对现代文化的开放有了基础。
  
  故而在立陶宛独立之后,维尔纽斯能够比较迅速此转变为一个现代欧洲城市。许多古老的建筑得到了修复,历史上屡次遭到破坏的纪念性建筑三十字架重又屹立在大地上。在维尔尼亚河边建起了新城,已逐步成为维尔纽斯主要的行政区现代化的住宅区。他们立志要把自己的城市建成欧洲文化之都。
  我们从普通居民区踅入一道长长的白墙拱卫的白色城门,便进入了老城。三四公里长的老城街道静谧而安详,除了各国各地的旅游者,行人、车辆很少。这里三步一教堂,五步一经院。我只看了其中的五、六个,便体力不支打道回宾馆了。团友们晚上回来告诉我,这里有天主教、东正教、东仪教、伊斯兰教,还有路德会、浸信会等新教和其他基督教的团体。据说还有105座犹太教和犹太会堂,建立了纪念在纳粹大屠杀中牺牲的犹太人纪念碑。维尔纽斯以自己的胸怀包容着多元的文化,成为了“立陶宛的耶路撒冷”,成为一个多种宗教和谐相处的文化宽容之都。
  
  从文化角度看,宗教既是一种精神信仰,也一种精神归宿;是心之梦幻,也是心之念想。一个有力量有美丽的民族,必定会孕育坚定的信仰。而坚定持久的信仰,又必定会构成生命中力量与美丽的不竭源泉。
  
  从艺术到篮球,从篮球到历史,到文化,我们就这样测出了立陶宛这个民族的气血和骨质。一个好令人尊重的民族!(2017年9月28日于维尔纽斯至华沙途中)
编辑:西部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