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网聚焦 > 正文

著名作家高建群:东方与西方是一个汽车轮子的距离

www.xibuxinwen.com.cn(2018-10-15)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东方与西方是一个汽车轮子的距离

 
  ——2018年10月10日法兰克福演讲
 
  我们从东方来,从山的那边来,踩着早晨的第一滴露水来,循着一条古老的名曰“丝绸之路”的道路而来。
 
  我们是用脚步丈量,用车轮丈量,一寸一寸地行走,从古长安城来到莱茵河畔的世界金融之都、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
 
  掐指算来,此行已经走了四十五天的时间,行走了一万五千公里的路程,是一寸一寸的从大地上碾过呀!仅就河流而论,我们穿越了黄河、伊犁河、塔里木河、惕尔河(张骞时代叫药杀水)、阿姆河(张骞时代叫乌浒河)、赖河、伏尔加河、第聂伯河、多瑙河、莱茵河等等。
 
  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恍惚中,觉得东方和西方是如此之近,是一个汽车轮子的距离!
 
  东方走近西方,或者西方走近东方,是这样一寸一寸的完成它的文化过渡。乍一看有很多的差异,包括肤色、着装、语言,以及山川地貌、文化形态。如是这般的一次行走,或者叫丝绸之路考察,你会发觉大家互为邻里,世界是一个整体。
 
  我们走的是一条古老的道路,这条道路叫丝绸之路。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条欧亚非大通道,它是商贸大道、物流大道、文化沟通与交流大道。
 
  公元纪年前一百三十八年,一个叫张骞的中国人,受中国皇帝的委派,开辟出这条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中国人把张骞的壮举叫“凿空西域”,将他叫“凿空西域第一人”。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意思是张骞的壮举令中国人的视野变得辽远、变得广阔。
 
  自此,中华文化板块逐步融入了世界。或者换言之,在此之前各个孤立的世界各文明板块,由于这条道路的开通、封闭被打破,相互融入,世界因此成为一个整体。
 
  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两千多年前,我们那光荣的祖先,当他翻越雪山,穿越荒漠,撵着每日每日西沉的落日行进的时候,他口里是不是怀着渴望,唠叨着:“世界尽头在哪里?山那边是什么样的风景?让我去看看!”这句话。
 
  反正,当上汽大通的汽车轮子风驰电掣地从欧亚大平原一掠而过,我的渴望的心,这样呼唤!
 
  在法兰克福,在这德国的土地上,我突然想起,“丝绸之路这个称谓,竟然是一百多年前一个德国人为它命名的。这个德国学者叫李希霍芬。
 
  1860年,普鲁士国王派了一个庞大的外交使团,前往中国,商谈建交与通商事宜。使团中有一位二十七岁的年轻学者。使团从广州登岸,前往北京,受到了李鸿章的接见。这位年轻的学者,为清廷大臣李鸿章的风度所吸引,将自己的姓氏也叫作“李”,名字则叫李希霍芬,全名则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丝绸之路命名者: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大约在中国呆了一些年头(当然也去过周边国家),1873年才回到德国。使团在大西北考察的时候,李站在祁连山的一个山头,见河西走廊地面,这古老的道路上,驼队马帮川流不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细细一打听,驼的是丝绸。李希霍芬突然明白了,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神奇之物中国丝绸,就是从这条道路上驼运过去的呀!他于是脱口说出“丝绸之路”四字。
 
  李希霍芬回到德国后,担任柏林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他用毕生的时间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中国》。在书中他正式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且细致地用地图做了注解。
 
  中国人则为了纪念李希霍芬为丝绸之路这个地理概念的命名,将祁连山李希霍芬站立的这个地方,德语命名为李希霍芬山脉。
 
  这就是一个德国学者与丝绸之路的故事。丝绸之路不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当我们站在莱茵河畔,讲述丝绸之路与德国文化这一段渊源时,倍感亲切。
 
  允许我在这里,向你们伟大的国家致敬,祝福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向德国文化的伟大传统致敬,向文化巨人歌德致敬,向尼采致敬,向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致敬(我们刚刚从他的家门口——特里尔小城经过)。
 
  我们的车轮还将向前滚动,下面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将沿着丝绸之路古道,向它走去。
 
  其实严格地讲来,道路有许多条,它不是固定的,行走间只取一个大致的方向。戈壁荒原上,人走过去了,这就是道路。中国的伟大僧人玄奘说:“哪有道路呀,倒毙在路途上的先行者的累累白骨就是标识。”
 
  我们还将去巴黎,这世界艺术之都,向长人如林的法国古典经典作家们致敬。2014年秋,在西安大唐西市,我曾与诺贝尔奖2008年得主让·克莱齐奥举行过丝绸之路东西两端高端对话。希望这次能见到他。另外,我还想到塞纳河畔,到枫丹白露森林这些印象派画家所描绘的风景中走一走。
 
  最后一站是伦敦。
 
  中国品牌走丝路
 
  当初办签证的时候,英国大使馆的签证官问我,为什么要去英国,我说,英国大诗人拜伦的墓地,最近刚从希腊迁回伦敦的名人公墓,我想去为他献上一束花。当年这位有名的浪子,驾一辆奢华马车,在欧罗巴大陆游荡,写作他不朽的史诗《唐璜》。最后,他来到希腊半岛,用他的稿费组织了一支希腊独立军团,自任总司令。后来,害热病死在希腊半岛。
 
  车轮在滚动着。当写下上面的文字的时候,我想说世界很大,世界很小;远方很远,远方很近!
 
  10月10日忆写于莱茵河畔
 
  作者|高建群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