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战义所在的马场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毗邻黄河,是宁夏的农业大县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2009年,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包括平罗县三分之二耕地面积的宁夏中北部337.8万亩土地将被开发整理,预计新增耕地78.58万亩。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介绍,所谓的农村土地整治,即是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深挖土地潜力,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保护生态环境。
而在国际粮价一路飙升、世界粮食危机端倪初显的形势下,如何在现有土地保有量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权益,成为一道难题。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卉则如是对记者说:“作为塞上江南的宁夏比较富庶,但周边一些地区的粮食自给能力则相对落后。同时,宁夏周边及本区有许多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土地整治的推行,对于本区域内的粮食安全、民族团结、地区维稳都具有重大意义。”
有鉴于宁夏中、北、南部具体情况迥异的现状,自治区开出了不同的“药方”。针对北部黄河灌溉区的盐渍化,在该地以盐渍化土地和中低产田改造为主;中部缺水地区则以高效节水灌溉和补水灌溉土地开发整理为主;南部不适宜居住地区,则推行生态移民工程,将当地民众移至中北部。“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计划生态移民35万。
在位于宁夏中部的同心县王团镇联合村,记者遇到55岁的村民罗应秀,罗家种有9亩玉米,还有小麦、西瓜等作物。农村土地整治后,当地政府将原来用于灌溉的土渠改为水泥渠,同时完善了农田灌溉系统,给村民带来了实在的好处。
“以前每亩玉米顶多能收八九百公斤,现在基本能稳定在1000斤以上,算下来每亩增收400块没啥问题。”罗应秀说。
而位于宁夏中西部中卫市永大线沿线的土地整治项目则彻底改变了55岁的高梅兰的生活。该项目区原来是一望无垠戈壁,土地整治后,数十万亩的戈壁滩上种上了枣树、西瓜等作物,高梅兰承包了1万亩地,在枣树下养了一万只鸡。
“这里空气好、没污染,鸡长得特别好,足有8、9斤重,每只卖100块上下。”高梅兰说,鸡子不仅能帮枣树除虫,鸡粪更能作为肥料,改善土壤,让本来寸草不长的土地成为宝地。
“以前我在银川附近农村老家时,一年顶多挣个六七万块,现在养这种生态鸡,一年能挣二三十万。”高梅兰笑着说。(责任编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