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下马二村村民朱兴梅正在院子里忙前忙后。依托精准扶贫,朱兴梅家找到了好项目,在家里经营起饲料加工的小生意,这个曾经人均年收入只有2600元的家,正迸发出不同以往的能量。
精准扶贫开始前,用朱兴梅的话说,一家人的日子可不太好过,家里就儿子一个劳动力,还得长期支出自己吃药看病的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要说年轻时,朱兴梅一家的生活还算过得去,爱人在大通有固定工作,她跟老人在家种地。但生了孩子后,她落下了慢性气管炎的毛病,隔三差五跑医院,离不开药,慢慢重活也干不了。
后来,家中老人病重,朱兴梅一个人顾不过来,爱人只好辞职回家照看,从此家中便靠着种地和爱人农闲时外出打工的收入。可祸不单行,先是老人病重,后来大儿子也得了重病去世,光是看病就花完了家底。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朱兴梅的爱人已经没法外出找工作。仅靠种地和二儿子外出打工挣钱,2015年朱兴梅一家四口人均只有2600元的收入。
眼瞅着别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自己却是村上的贫困户,朱兴梅也着急,但家里人能干点啥,她没思路。好在精准扶贫开始后,转机出现了,在村里的帮助和分析下,她在家干起了饲料加工的小生意。
“下马二村有不少养殖户,每年秋收后,不少人家都会将油菜、小麦秸秆打碎做饲料,但不是人人家都有机器、都会操作机器。不过,这个活朱兴梅家能干,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干。”五峰镇驻村干部陈旭福说。
原来,朱兴梅的爱人做过电工,懂一些机械,还会调整秸秆粉碎颗粒的大小,家里以前就有一台小的粉碎机,专门为自家打磨饲料。由于没有资金购买大机器,朱兴梅家没能把这一项目做成规模,一直是零零散散给自家或帮邻居加工粉碎饲料。
好在依托人均5400元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朱兴梅一家四口将共计2.16万元用于设备更新、维护和场地建设,并且买了一辆三轮车专门用于拉原料和送货。设备更新后,预计全年可加工饲料4万斤,相比往年产量增加1.5万斤以上,去年七月,一切准备完毕,朱兴梅家开始在家门口干起了小生意。
村上知道朱兴梅家干起了饲料加工后,都将自家的秸秆拉到朱兴梅家加工,慢慢邻村的村民也来了。“打磨一袋收5块钱,除去电费、设备养护、人工费等,一袋能挣2到3块。去年下半年,家里就挣了一万块钱,你说喜人不喜人。”算起去年的账,朱兴梅笑了。
去年年底,朱兴梅一家人均年收入达到4300余元,顺利脱了贫。朱兴梅感慨地说:“我们都是庄稼人,不知道怎么表达。但你看我们买上了新机器,找到了挣钱的门路,家里也装修了,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应该更加努力。”
据了解,下马二村共有贫困户41户、133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给村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项目的实施覆盖了整个自然村100%的贫困户。除了干起饲料加工的朱兴梅一家,其他贫困户开起了小卖部、美发店、药店,还有的干起铁艺加工,他们拓宽了增收渠道,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转变,日子也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