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讯( 记者张龙 刘国盛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三位合伙人共同创业的经历,激励了很多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今年30岁的殷树春就是其中之一,他号召六个朋友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致力于挖掘、推广青海民间艺术,他们演绎真实版《中国合伙人》。
闲聊聊出的创业金点子
如果不是一年前的一次闲聊,或许殷树春、贾海元等七人,如今都还在拿着稳定的收入,过着四平八稳的日子。
2013年5月,殷树春在和好友聚会聊天时,聊起了创业的想法:“我们七个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都想为家乡做点事情。现在,青海的非物质文化在一点点消失,我觉得这是件特别痛心的事,我们应该挖掘青海民间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殷树春的想法引起大家的兴趣,几个人聊到了第二天凌晨,为了共同的梦想,他们决定选择辞职创业。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
创业初期,资金成为最大的难题,从开业到运转再到经营,无一不需要资金的支持。他们了解到小贷中心能给创业大学生贷款,青年创业园可以免费提供一年的办公地点。几经波折后,解决了资金和办公地点两大难题,七个合伙人的梦想终于起步。
从2013年10月到今年3月公司正式成立,他们开展了半年多的市场调查,走访了多家企业、政府单位、文化艺术馆,调查消费群体和市场。由于市场还没被打开,他们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家人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放弃稳定的工作。面对家人和外界的质疑,合伙人们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坚定了将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全国的决心。
踏遍6000公里寻找“非遗”传人
今年3月,几人筹划“第一季民间艺术找寻活动”。活动目的就是寻找和挖掘青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找到更多青海工艺美术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活动中,几名合伙人走了6000公里,“我们最远走到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荒山野岭风餐露宿,一个星期不洗澡,被狗追着咬,这都算小事。”合伙人之一的贾海元说。
合伙人中年龄最小的殷富荣回忆:“最惨的一次是在去玉树歇武镇的路上,当时车坏在了山上,又是凌晨,周围什么都没有,那一瞬间确实有点绝望。后来,我们步行5个小时到达县城,在县城找到一辆拖车,把车拖到了修车厂,那一路确实不容易。”
经过近三个月的找寻活动,他们拜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艺人20余人。“虽然过程很艰难,路程很遥远,但是结果却让我们七人都很满意,至少比我们想象中要好。”殷富荣说。
西宁合伙人:未来充满希望
谦和而又自信是殷树春给人的第一印象,我们在他的办公室看到了一面照片墙,墙上贴满了民间艺人的照片和作品。他说:“每次看到他们认真创作的时候,我都特别感动,很感谢他们将这些民间绝活技艺传承下来。”
提到公司未来的规划,殷树春说:“创业的过程总是历尽艰辛的,尤其是初期,根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只能靠摸索。10月我们要开始‘第二季民间文化找寻活动’了,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视频资料库,将音乐、舞蹈等民间艺术记录成影像资料,再筹划内刊杂志介绍青海当地的民间艺术。明年要为建立网站做准备,打造一张属于青海的民间艺术的名片,把青海的民间艺术推向全国。”